現在是規劃明年度策略的時候,無論B2B或B2C的品牌企業主,在分配行銷預算時,很可能都會遇到3大痛點:

  1. 行銷效率低:砸大錢做廣告,95%沒有效。
  2. 通路營運難:消費者到處有,就是不進店。
  3. 產品研發成本高:平價替代品到處都有,賺得比原創還多。

其實消費者的需求仍在,變得是時間碎片化,不願意花時間在品牌上,因此讓品牌主被迫調整解決方案,更有效率的提供消費者期待的產品價值、品牌價值或情緒價值。

也因為消費者的底層邏輯改變,越來越多品牌選擇直播電商作為新的成長賽道,畢竟試錯成本低,又兼具行銷、銷售和客戶經營的特質,讓直播電商不只是銷售活動,而是高性價比的策略選擇。

隨著品牌投入直播電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也出現許多失敗案例。失敗的企業主,主要是踩到3個坑: 

第一坑:背景有品牌Logo就是品牌直播間

 品牌在執行直播電商策略時,首要任務是建立帶有行銷效果的「轉換銷售體驗」直播間。

許多品牌主以為,直播畫面不就手機螢幕大小,還能怎麼布置?於是掛上品牌Logo,搬幾個貨架,就像百貨公司的臨時櫃。我每次看到這種品牌直播,都忍不住想「這對品牌傷害有多大!」

雖然只是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呈現,直播間卻是消費者收看直播的旅程起點,也是視線停留最久的地方,所以品牌直播間必須全面展示出產品價值,成為與消費者深度互動,並促成銷售的綜合性平台。

3個關鍵原則:

  1. 直播間布置需與品牌形象保持一致,讓消費者迅速感受到品牌定位,提升記憶度。
  2. 避免過於複雜的布置,讓產品成為焦點,並採用適當的燈光和背景來突出產品細節。
  3. 直播過程中,直播主可能會為了展示不同產品而走動,需要設計合理的動線,確保主播展示產品時的節奏感,也避免畫面中出現混亂、不專業的場景。 

第二坑:找厲害的主播,品牌直播策略就會奏效

品牌主必須理解,品牌直播與一般直播主帶貨的底層邏輯不同。一般的直播主,透過長期經營的人設,培養出一群忠實的粉絲。這群粉絲認同主播的個性和價值觀,因此當主播推薦商品時,他們更容易產生購買行為。

直播主會根據粉絲的喜好,選擇適合他們的產品進行銷售,這種模式可以概括為「不同商品賣給同一群人」。

品牌直播的核心任務則是將產品或服務推廣給更多消費者,用新的溝通管道回應消費者的既有需求。

品牌已有明確的價值定位,透過直播,即時展示產品的不同使用場景給消費者,創造出異於實體店面和電商平台的體驗,找到潛在消費者,並進一步溝通品牌的價值,促成銷售轉換。

因此,品牌直播的本質可以理解為「將具備品牌價值的商品,盡可能賣給更多認同品牌的人」,除了銷售之外,還要創造品牌認同感,不單只是賣貨。 

第三坑:品牌直播就是一場快閃銷售活動

品牌直播要兼顧「品牌行銷」和「銷售轉化」,不僅要為商品找到使用場景和價值點,與多元消費者溝通,還要根據即時的銷售數據,調整銷售策略,這需要團隊的快速反應力。然而多數品牌仍將直播當作一場快閃銷售活動,這將造成執行上的障礙。

行銷部門與銷售部門往往各自獨立運作,這種分工長期以來已經固化。前者專注於建立品牌形象,無法了解銷售面對的現實需求;後者專注於實現短期銷量目標,也未必理解行銷背後的策略意圖。

現在品牌直播要求兩個單位協同運作,有時還要加入外部專業直播團隊,衝擊現有的組織架構。組織中「穀倉效應」(Silo effect)將導致溝通不同步,無法即時調整策略、回應市場需求,甚至導致品牌訊息雜亂,影響品牌價值。

總結來說,品牌主面對市場高度競爭、行銷成本上漲、效果有限等痛點,與傳統行銷方式相比,品牌直播的形式雖然看來與一般直播帶貨相似,但其實是用全新角度回應消費者需求。

為了能有效傳遞品牌價值,又達成銷售轉換目標,這對品牌的組織結構、營運模式和人才配置,其實是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品牌帶來了突破市場與建立護城河的機會。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