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旅遊業者來說,(資金)寒冬已經兩年半了。」亞洲最大旅遊電商平台KKday財務長曾懷億在接受商周訪問時,劈頭就道出,早在COVID-19疫情降臨當下,整個旅遊行業,其實早就開始接受資金寒冬的試煉。

小檔案_KKday

• 成立:2014年
• 執行長:陳明明
• 營銷長:黃昭瑛
• 財務長:曾懷億
• 主要產品:旅遊行程
• 成績單:接單管理系統rezio,過去1年使用店家數成長率破300%


時間回到2020年,當疫情席捲全球時,KKday一度業績滑落9成,是疫情海嘯下的「第一排受災戶」,整個產業在一瞬間凍結。直到2022年,多國國境陸續解封,這群活過寒冬的業者,才看到復甦第一道曙光。

儘管,不同於疫情對旅遊業營收的衝擊,眼下伴隨升息背景所出現的資金縮水現象,就宛如另一種衝擊新創的寒冬,旅遊業在過去兩年所經歷的一切,某種程度也會是各大新創接下來需要面臨的挑戰。

回顧兩年多來的疫下生存試煉,KKday營銷長黃昭瑛總結,讓他們得以活過寒冬,成為倖存者的關鍵,在於「第一單就要獲利」的策略思維。

過去,在電商等產業,募資、補貼、大量獲客衝營收,是最主流的競爭戰法,背後追求的,是靠著大量獲客衝高市占率,藉此提高自身估值,接著再進行募資,以此循環不斷擴張壯大。

但,這樣的邏輯,遇到疫情營收凍結,等於走入了死胡同。

「以前我們會想說,只要獲客成本小於終生價值(編按:企業在獲取客戶後,可以持續帶來的營收潛力)就好,可是疫情發生當下,你已經沒有什麼終生價值(可言)。」黃昭瑛點出,疫情下的旅遊業,唯一的目標就是「活下去」,此時,KKday思考的,就是如何「在第一單就獲利」。

要達到這點,首先做的就是抓緊支出,例如,KKDay在疫情爆發後,就把廣告支出幾近歸零。

「你就把自己當上市公司,不要把自己當新創公司。」黃昭瑛直言,進入寒冬,新創對待自己收支的標準,就該比照每月、每季公布營收獲利的上市櫃企業,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是寒冬下生存的第一要務。

其次,盤點自己所處賽道的未來性。

黃昭瑛指出,綜觀全球旅遊業產值,KKday所占有的比率仍相當小,加上疫後旅遊業出現龐大數位化需求,這都是他們可以持續深耕的商機。

舉例來說,疫情下KKday推出了旅遊接單管理系統rezio,在過去一年吸引逾千家店家導入,成長率突破300%,至今累計服務超過200萬人次的旅客,同時據點更橫跨台、日、韓等地,是KKday疫情下逆勢布局的成果之一。

第三點,則是人才庫的轉骨。

舉例來說,過去這類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新創,大家都認為數位廣告投放,就是砸錢創造觸及.但,當廣告支出歸零,如何接觸客戶、橫向合作,同時創造獲利,這是過去傳統電商與廣告人才不曾有的技能。可否為企業打造永續、健康的收入成長,是KKday近兩年獵才的關鍵重點。

嚴控收支,翻轉人才組成,加速重點業務布局,KKday走過營收低谷,挺過疫情寒冬的求生經歷,就是眼下即將面對資金寒冬的新創們,值得借鏡的求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