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錢的煤炭,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成為眾人爭搶的鑽石,企業在減碳轉型的過程中,面對的挑戰與機遇,何嘗不是一場炭變鑽石的鍛造?當碳壓力即將擴大到各行各業!在這場無法迴避的碳風暴中,卻有越減碳、營運績效越好的減碳Team Taiwan,它們減碳不僅是應對氣候變遷,更把壓力轉為塑造競爭力,以創新的思維、科技的力量將減碳轉化成長動能,每一步努力都在為企業的未來奠定「鑽石級」的基石,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閃耀光芒。
碳競爭力100強評鑑第3年 連續入榜僅33家企業
《商業周刊》攜手台大風險中心,邀請專家組成評審團,經過嚴謹的調查與評比,最終選出百強榜單。調查顯示,2024年的榜單汰換率達50%,能連續留榜三年的企業,在近千家上市企業中,僅33家,顯示企業減碳競爭愈趨激烈。百強企業的平均減碳率,從三年前的2%,提升至10%,反映出企業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的進步。
具有高度碳競爭力的企業,如何在全球低碳趨勢下實現經濟與永續的雙贏?為此,商周特別於11月27號,舉辦「2024碳競爭力高峰會暨百強企業頒獎典禮」,揭示企業在減碳方面的創新成就,同時聚焦企業如何迎戰明年碳費登場的挑戰。
活動上午場「碳競爭力百強頒獎典禮」,邀請減碳與經營績效表現突出的百強企業到場,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特別強調,碳競爭力百強企業,正引領台灣走向永續商業新模式,她鼓勵更多企業用創新方式,實現減碳與獲利雙贏,商業周刊將繼續推動永續議題,透過真實故事傳遞企業努力,讓全民了解減碳對社會與環境的重要性。
郭奕伶表示,在永續革命的時代,減碳已不再是成本負擔,而是企業價值的重塑機會。她提到,自三年前商周啟動碳競爭力評比以來,台灣企業逐步將減碳轉化為商業優勢,創造第二、第三曲線的成長潛力,加上台大風險管理中心與評審團隊協助,讓評比與國際標準接軌。
智慧國家2.0 臺灣將以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回應氣候挑戰
受邀與會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永續發展是國家希望工程的重要主軸,政府與企業在減碳與創新上的努力方向一致。她感謝商業周刊推動碳競爭力評比,展現台灣企業以創新方式,將減碳挑戰化為機會,成功達成永續與獲利雙贏的目標。
鄭麗君指出,過去三年的碳競爭力評比,展現了企業減碳的進化:第一年,減碳是壓力;第二年,減碳越來越聰明;第三年,企業實現營收成長與碳排脫鉤,甚至出現黃金交叉:「許多企業透過綠色創新研發轉化為專利,或是自建儲能設施,推廣循環經濟,帶動供應鏈制定減碳計畫,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政府規劃智慧國家2.0方案中,強調以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回應氣候挑戰。未來將推動碳定價與碳交易制度接軌國際,並鼓勵綠色金融及低碳技術導入,支持產業向綠色製造和循環經濟轉型。她強調,綠色成長是經濟的新動能,政府與企業將攜手為下一代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國發會綠色成長基金 投入百億資金支持綠色新創與創新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減碳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品牌塑造與競爭力提升的機會。他提到,國發會將與環境部合作設立「綠色成長基金」,投入百億資金支持新創與創新項目。此外,針對碳費制度,政府正制定優惠條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減碳計畫,協助企業在全球綠色轉型競爭中發光發亮。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楊志清指出,台灣是出口導向企業體,收到來自全球供應鏈和品牌業者的減碳關切,經濟部對此也非常重視,在疫後就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投資;更修改產業創新條例,增訂人工智慧產品或服務、節能減碳等投資抵減適用項目等作為,讓企業強化競爭力,持續取得國際訂單。
電子業供應鏈管理動作快 但企業仍面臨國際供應鏈綠電壓力
與商周共同合作碳競爭力評鑑指標的臺灣大學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上市企業評估碳競爭力及製造業供應鏈管理,依據碳排放揭露、減排計畫及SBTi承諾等指標進行評分,並深入探討製造業供應鏈的減碳現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國際市場推動下的電子業壓力尤為顯著,超過八成企業已進行供應鏈碳盤查,然而,由於國內政策滲透率不足,僅少數企業有效將碳盤查及再生能源要求納入供應鏈管理,整體能源轉型進度仍不足,未來低碳產品創新及再生能源應用被視為產業發展關鍵,且碳費政策需加強中小型企業的參與,仰賴企業以大帶小共同減碳,形成完善的綠色產業鏈。
減碳成為轉型方向 減碳Team Taiwan展現世界級競爭力
台灣企業積極減碳,連續三年蟬聯碳競爭力100強的臺灣水泥,自董事長張安平接任後,全球減碳超過1000萬噸,包括以垃圾汽化爐取代煤炭及在非洲使用可可果殼生產低碳水泥。總經理程耀輝強調:「我們可以在不傷害地球的情況下創造高度文明,期盼共同減碳。」
和碩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提升綠能應用,減碳成效較去年進步50%。總經理鄧國彥表示,公司將攜手供應商推動再生能源與節能,共促永續發展。
廣達在競爭激烈的電腦產業中,以量化成果達實質減碳,並位列排名第一。永續發展中心處長蔣至剛指出:「減碳是挑戰也是機會。」廣達將與中小企業合作,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聯發科透過綠色設計及供應鏈影響力,減碳量達42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永續辦公室副處長方陽輝表示,產品耗電降低18%,並持續推動全球低碳永續行動。聯電自1999年起推動減碳,2023年範疇一及範疇二減碳達26%。副總經理郭臨伍表示,公司將持續協助供應鏈減碳,目標2050年實現100%綠能。
緯創資通短期目標為2030年營運碳中和,並完成42項減碳專案,減碳效益達9440公噸。副總經理丘高玲表示,公司將與全球夥伴合作,將減碳轉化為競爭力,實現永續發展。
遠東新世紀提前至2025年實現減碳35%,2030年目標為減碳50%、綠色原料及產品比例達50%。行政總部總經理鄭澄宇強調,公司以內部碳定價,穩居產業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