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一位朋友那裡聽到了一個故事——

他年輕的時候,去拜訪一位當老闆的客戶,剛好這位老闆有一位訪客也在。老闆一看到我的朋友,就問他:「你最近好嗎?」「唉!最近忙死了⋯⋯」朋友回答。

這時候,老闆旁邊的訪客接口:「少年郎,不要把忙掛在嘴巴上。」朋友心裡很不爽,心想:「你也不認識我,就『教示』我了⋯⋯」沒想到這時老闆才為他介紹——「這位是我的朋友,王永在先生」。

這次經驗,對年少的朋友來說,是多麼大的警示與震撼!不過,他的例子並不罕見,只要你仔細留意大概也會注意到,現代社會中的我們經常開口閉口就是「最近在忙什麼?」「我最近好忙」,不僅把「忙」變成了口頭禪,有些人更認為,當有事可忙的時候,就等於自己有貢獻、事業有成,因此以「忙」為傲,甚至將「忙不忙」做為衡量他人價值的標準。

生活美學大師蔣勳曾在書中提過,當我們把中文字「忙」拆解開來,是一個「心」和一個「亡」,意味者當你說自己忙的時候,即等於宣告了當時的「心」是死「亡」的。

想一想,從中文的角度去理解「忙」跟與其相對的「閒」很有意思:我們常說「忙碌」、「奔忙」、「忙進忙出」、「瞎忙」,而提到「閒」則會想到「遊手好閒」、「閒晃」、「偷得浮生半日閒」、「閒情逸致」;似乎「忙」總是伴隨著追趕和奔波,而「閒」卻是一種停頓,一種休息,一種能夠慢下來,容許自己暫時「漫無目的」的奢侈。

「身忙,心閒」的新境界

「忙」真的比較好嗎?身為企業教育訓練工作者,我常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並觀察到這些成功人士有一個顯著的共通點:他們都得日理萬機,但絕不會將忙掛在嘴邊。他們知道,要比忙,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忙。別人且不談,光是他們自己的上司、老闆,就一定比他們更忙碌。

真正的領導者,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與其驚慌失措或抱怨連天,他們寧願選擇坦然面對並解決它,永遠老神在在,指揮若定,這就是成功領袖的魅力所在。

有趣的是,這些人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外表卻看起優雅自在。這樣的從容不迫,卻不是想裝就裝得出來的。古人形容靜心,有5個步驟「定靜安慮得」,「定」排在第一位,外表的從容正是來自於內在的「定」,這份「定」又是來自於心的「閒」。忙是與外在世界的連結,閒則是與內在的連結,當你願意選擇與內在靜心共處,就算只有短短的10分鐘,也能帶來莫大的幫助。

其實,當你有「忙」的感覺時,就如同生命道路上的「平交道」,提醒我們要稍微停下來,重新調整步伐,再繼續向前走。

覺得「忙」的時候,3招讓你重整步調

1.就算只有幾分鐘,也要喘口氣

一次宴席間,我問一位朋友唸小學的小孩,最喜歡上什麼課?他想了想,回答「下課!」讓大人們笑翻了。然而,「下課」無論對大人或小孩、工作或學習而言,確實都是非常重要的重啟開關。

我常提醒自己,為了更好的工作效率,每工作50分鐘就得暫停,也許去倒杯水、上洗手間,甚至只是暫時將視線移開螢幕,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就算僅是短短的幾分鐘,都能讓我接下來的思路更清晰而活躍。

2.用80/20定律重新審視生活

感覺到自己忙,其實是讓我們重新釐清事情輕重緩急的契機。有時候我們的忙,並不是事情做得沒效率,而是「想做的事」太多,不妨問問自己:真的需要這些都做嗎?可以參考80/20定律,在所有你攢在手中的事情裡面,很可能只有20%是必要且急迫的,剩餘的80%,則是可以慢一點做、有空時再做、請別人做,或甚至根本不需要做的。

3.別將「忙」當作擋箭牌

也有些時候,我們不太願意去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也會用「忙」做為一種逃避的方式。例如面對家族旅行的邀請,當你藉口忙碌推辭,也許是因為害怕處理與家人的親密關係。一頭栽進工作,固然可以讓人暫時不思考生命中的棘手難題,然而,一味的忽視只會讓雪球愈滾愈大。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無意(或有意)將忙碌拿來當成擋箭牌,這正是一個機會,讓你重新思考:是否是時候正視它了呢?

如果忙碌是必然,要忙得焦頭爛額,或是忙得優雅、從容而有智慧,選擇權都在我們自己手中。祝福朋友們,讓「忙」的感受、覺得沒有時間休息的感受,成為生命中最美好的提醒。讓你記得要慢下來、給予自己陪伴與休息。身再忙,心也要閒,願我們都能由內而外地找到自在與平靜!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