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臺東馬蘭吟唱隊演唱阿美族古調《老人飲酒歌》的片段歌聲,出現在亞特蘭大奧運宣傳曲,撼動了全世界。隔年,音樂製作人陳國華也擷取阿美族古調,放入《月光使者》歌曲,嘗試原住民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

「我很喜歡原住民音樂,因為它與國語歌、台語歌不同,有一種很寬廣的野性。」坦言對原民音樂、歌聲忘情不了的陳國華,從今年初起駐村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TTICC)的新銳創作工作室,展開為期近兩年的天籟聲音行動,「做音樂創作,需要很多刺激,我想找一些好的原住民聲音及音樂廣度更大的可能性,所以就來到臺東。」

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TTICC)建置高規格錄音室(TTstudio),保留原鄉的聲音及文化。(照片來源:臺東縣政府)

最多金曲獎的城市 孕育音樂千里馬

臺東人口僅20萬人,卻是全台獲得最多金曲獎的城市,來自在地南王部落、卡大地布部落的原民音樂人,更是金曲獎的常勝軍。陳國華認為,臺東原民音樂能量絕不僅於此,還有更多有天賦的歌者、創作者需要被主流市場看見,「如果沒有把他們發掘出來,可能就被埋沒在鄉林田野間,其實是蠻可惜的。」

打鐵要趁熱,有伯樂識才力的陳國華對臺東縣政府談了自己的想法後,縣府就舉辦「臺東校園好聲音」學生歌唱比賽,讓他從參賽者中找千里馬。

「現在不是造星的年代,我也不是要找歌手,而是有音樂天賦的人可能會變成一個令人驚豔的創作。所以評選純粹回到聲音的角度,無關年紀、長相或顏值。」結果,國小低年級組冠軍都蘭國小學童林柏馨的歌聲,令陳國華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女童並不是原住民,卻有一副超齡表現的好嗓音,「我覺得她小小的身體裡,裝著一個非常成熟的靈魂。」他讚嘆地形容。

陳國華稱自己為「引路人」,讓有天賦的好聲音能走上音樂大道。


光是從一場比賽尋找千里馬還不夠,陳國華還會獨身一人,前往臺東境內的音樂表演場所、地方活動,隱身在人群裡,打開耳朵聽著素人唱歌,搜尋他心目中的好聲音。

例如在社會處舉辦的老人唱卡拉OK比賽裡,陳國華發現一位聲音特質極具魅力的牧師,「他的古調吟唱會讓你覺得很震撼,他的聲音是經過時間、文化、生活淬鍊後才有的。」此外,一位未受專業音樂訓練的原民青年,在比賽中表演自創曲,也引起陳國華的關注,「他有天份,只要加以引導、給他機會,我覺得日後會有更好的創作能力。」

陳國華為這些顯露天賦的歌者、創作者,做好發表作品的一條龍規畫,這也是他駐村的終極目標。首先,他邀請歌者、創作者,到他的音樂平台受訪、表演;接著,與他們一起創作,為他們製作單曲,以時下最新的晶片唱片形式,對主流市場發表。

「音樂這條路很難走!」陳國華直言不諱,但是他會幫忙引路,告訴歌者、創作者哪一條路比較快速、哪條路可以走、哪些事不要做。

臺東縣政府舉辦「校園好聲音」,讓不同專長學生擁有更多發揮空間,培育更多藝文人才。(照片來源:臺東縣政府)

藝術家當導師 孩子藝文夢想提早發芽

陳國華因為參與這項駐村計畫,從臺東這片原民音樂的沃土裡,領受不同於學院美聲卻充滿樸質、純淨、底蘊的歌聲與創作。

「老師(陳國華)採集這些聲音,收穫很多,他非常感謝臺東縣政府。」原民處長方銘總說,設置TTICC平台,舉辦展演活動、課程及工作坊,除了用來推動原民文化外,也與縣內各級學校合作,培育在地的原民藝文人才。

方銘總指出,TTICC能給予孩子觸發天賦的機會,由駐村藝術家擔綱導師的角色,帶領孩子嘗試創作,可以讓他們的夢想提早發芽。

台東縣政府藉由TTICC空間及設備,訓練更多影音人才。(照片來源:臺東縣政府)


「在臺東縣府的主導下,原民音樂與原民音樂工作者很有機會被大家看到,而且機會是愈來愈多。」陳國華提出自己對臺東音樂環境的觀察,並且鼓勵新一代的臺東音樂人,做自己的母語音樂創作外,也要踏出被政府補助的舒適圈,將創作領域擴及主流市場的國語歌、台語歌、英語歌,才會打開音樂的廣度,取得市場流通性。


[台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