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要可以改變企業的營運結構,不管是快速成長、提升營業額或是降低經營成本,沒有改變營運結構的都不算是策略,只是一次性的企劃與創意活動。

這次文章中提到的營運結構,則泛指一家企業的成本結構與營收結構。

我們經營新事業時,最可怕的思維是:我的產品力比較強,我可以做得比別人好,他都可以賺錢,那我一定也可以。

記住,這是產品思維,但是創業時事業層級的思維更為重要,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

一、成熟市場的競爭

跟你競爭的不是眼前的弱者,是強強競爭。從供需的角度來看,你的產品力很棒,但是否強到足以成為消費者眼中的絕佳選擇之一?

就算是70分與90分的差異,確定你的客戶品味的出來嗎?往往需求方的辨識能力是不細緻的,你的優勢夠明顯嗎?

二、沒有改變的營運結構

當客戶無法分辨差異時,你的營運成本並不會改變,像是臉書廣告預算就是每個月10萬,轉換率固定,商品物流運送時,依舊要同樣的成本,實體店面呢?租金依舊是一個月10萬,店面依舊要有兩個員工才夠,你獲得的營收也要保留一部分做進貨的預備金,營運結構其實沒什麼改變。

假如你是產品銷售的業務,每個月業績都要重新開始累積,你並沒有因為時間的累積變得更輕鬆,這就是你所處的商業模式。

模式可以讓你獲得長期的優勢,反之,也可以讓你獲得長期的困境。

直到哪一天有家業務,他的產品有搭配耗材,營收模式除了有銷售業績,更有了過往累積客戶的每月維護費或是訂閱費,這時候,差異就出現了,甚至有一個月生病了無法跑業務,他依舊會有固定的月費進到業績。

一家企業的營運結構改變了,才是長期的競爭力。在創業的第一天,我們就要思考一件事情:

我的公司未來會因為什麼樣的經營策略,擁有和同行不一樣的營運結構呢?

Yo-Kai Express的拉麵機,降低了原本拉麵店的店租成本、人事成本、設備費用,未來再利用規模化的進貨量降低原料成本,這些營運上的優勢就會彌補掉研發費用與建置拉麵機的費用,進而達到一家快速成長,而且有良好營運結構的事業。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在研發的時候,除了研發一碗碗好吃的拉麵之外,更利用研發攻克過往產業的營運成本。透過自動化的烹煮過程、食材在冷凍前與冷凍後口感的品質,當產業瓶頸被克服之後,這家企業才會擁有不一樣的營運結構。

其實他賣出的不是35台拉麵機,而是建立35家拉麵加盟店。

現在,你們應該可以理解下面這句話了:

策略與商業模式,可以讓你獲得長期的優勢,反之,也可以讓你獲得長期的困境。

思考與盤點目前公司最重的營運成本卡在哪一段,再以一到兩年的時間規模思考解決方案,也許就會是最關鍵的營運策略之一了。

*每月專屬QA直播!歡迎事先提問:發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