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台東鹿野永安村,浸沐在純樸恬靜的田園氛圍中,當地「恰比兔子」私廚餐廳的男主人Johannes已經站在金屬煙燻箱前,準備要忙上10個小時,製作低溫煙燻旗魚。

來自德國的Johannes,點燃德國櫸木屑,放進煙燻箱後,接著不時地拿起溫度槍,嚴謹量測箱子表面的溫度,並在箱上擺放冰塊達到控溫,或者打開箱蓋,神情專注地查看魚肉的變化。櫸木屑的香氣陣陣飄出,而這股白煙的芳香分子,通過置放冰塊降溫的煙燻箱後,就慢慢沉降到旗魚的肉質裡,賦予優雅的木質氣味。

一般用於低溫煙燻的魚,主要是鮭魚,「但我們用來自台東成功的『手鏢旗魚』,做成煙燻旗魚,風味與口感也很好。」恰比兔子女主人「秀」說,鏢旗魚是傳統捕魚方式,一次投鏢只限捕一隻旗魚,符合海洋永續原則,「雖然手鏢旗魚的貨源少,價格相對較高,但我們仍願意採購,支持對環境友善的漁業。」

Johannes趁著製作煙燻旗魚的空檔,拿起一塊成品,切出一盤子的旗魚薄片交給秀,由她搭配德國經典巴伐利亞麵包、夸克醬、鹿野友善農場種植的生菜,做成一道美味的輕食。

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透過慢食節,讓每個傳統食物說出時代的新故事。

12年扎根 食物成為台東品牌

把慢食運動引進台東的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郭麗津,是台東慢食節的發起人。她因為執行政府專案計畫而來到台東定居,並進一步想協助台東發展產業;於是,她就從提出與產地餐桌有關、輔導在地微型創業的產業計畫開始,陸續挖掘出台東各鄉鎮的在地特色料理及店家,並以食物為媒介,對在地料理工作者、農夫推廣慢食理念,讓料理工作者在菜色設計、選用食材上,願意連結地方文化、支持在地優質食材,農民也回應餐廳的需求,從事友善、有機耕作,生產友善、安全的農產品,同時也把料理工作者找來舉辦市集,呈現當季在地食材、烹調手法細膩的美味佳餚,讓消費者願意為這些台東好食買單,使得台東的飲食生態系得以在公平基礎上,得到永續發展。

「在台東還沒舉辦慢食節以前,外地遊客對台東的飲食印象,只有火車便當。」郭麗津說,台東從縱谷到東海岸,各鄉鎮有不同的在地食材,而且台東也有全台最多元的族群,光是同一種食材,在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新住民及6個原住民族,都各有不同的菜譜、料理手法及呈現的風味,而且還有追求創新的料理人,將傳統食材翻轉出各式各樣的新菜式,可謂百花齊放。

所以,在台東,外省人的燒餅油條能做成法式甜點,阿美族的糯米飯、鹹豬肉變成炙燒飯團,成功漁港的鬼頭刀用來做燒賣⋯⋯「那真的太酷了!」郭麗津每次嘗到這些用台東文化、傳統食材佐配的創意特色料理,都禁不住讚歎。

「假設台東慢食節是一場秀,作為搭建這個舞台的我們,就是希望大家穿不同的dress code(服裝穿搭),拿出不同的食物,來展演自己的美好,也讓更多人看到台東飲食的各種獨特性。」郭麗津強調,如此一來,慢食節也會變成有理念、有底氣、有風格的台東城市品牌。

照片來源:台東慢食節

登上慢食全球年會 讓國際認識台東

慢食在台東扎根12年,也成為台東推動慢經濟的重要一環,並且台東在今年2月更領全台之先,成立台灣第一個縣市層級的慢食國際分會「國際慢食臺東分會」(Slow Food Taitung Taiwan),於9月前往慢食起源國的義大利,參加慢食全球年會(2024 Terra Madre Salone del Gusto)。

此次由台東縣長、也是國際慢食臺東分會創始成員之一的饒慶鈴,親自帶領分會幹部,以及恰比兔子、蓋亞那工作坊、出力釀、旗遇海味、共農共食、日出禾作、艾蘭哥爾咖啡的7名慢食廚人,前往慢食全球年會設置的台東館攤位,展示台東慢食成就,進行國際交流與學習。

對於參加國際性的慢食全球年會,慢食廚人都相當興奮。恰比兔子的Johannes與秀,特地整理出講稿,準備用他們夫妻擅長的德語、英語,向各國成員介紹恰比兔子的料理菜色、飲食觀及台東風土文化,同時也準備從年會論壇上,學習最新知識、認識更多各國廚人。

饒慶鈴則表示,去年台東第一次辦理慢食國際論壇,迎來義大利慢食總部資深成員,以及印度、菲律賓多位慢食實踐者的到訪,他們肯定台東在地慢食實踐的成果,而今年台東更進一步接軌國際,除了成立國際慢食臺東分會、參加慢食全球年會,分會也將肩負起台東境內的區域推廣與串聯,讓慢食運動持續拓展茁壯、與國際同步脈動。

當飲食成為時代顯學,食物裡除了有色美味鮮之外,也訴說最美的在地故事,而台東慢食更讓這個「食之有道」,成為城市前進全球的產業競爭力之一。

[台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