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算盤,差別只在於,算盤的大小。

最近在商周CEO學院舉辦的「峰值體驗」直播前,同事告訴我,新零售高手、So Nice老闆李宥宏竟又買了六月峰值體驗課程二十張票,要帶員工出席。

「你是錢太多嗎?!」一見到李宥宏,我劈頭拷問。

我真的不懂,他年初才帶了六個主管聽了這堂課;三個月前,更砸了數百萬請峰值體驗大師汪志謙當顧問;這一個月內,汪志謙已經連續兩次,在他們公司帶了工作坊,所有主管、設計師都進行了數場演練與實做。

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再帶主管來上一次課?

我是真的不想收他這筆五十多萬的報名費。

「這個內核知識一定要在公司內被『透傳』。」這位台大電機學霸認真的回答我。

他說,既然已經砸數百萬把顧問請來了,就一定要在公司裡形成共同的知識框架、思考邏輯、對話語言,不能只限於一次性的解決方法;否則,顧問一離開,很快大家又回到原狀思考、做事,那麼,顧問不是白請了?

「一定要讓大家徹底理解這套工作方法的『底層邏輯』。」他說。

我還是不解,「你又不是口才不好,你自己不能教嗎?」

「我們功力真的不能比。」看到學霸如此虛心,我是佩服的。

說真的,以他公司的規模,以一般人的眼光,這筆教育訓練費還真不小。一個人頭要二・六萬耶!

但他是拿著大算盤在算帳的。

他的算法是,若不加上這五十萬,那前面的數百萬只有一次性效用,平均成本很高;若加上這五十萬,這套底層邏輯能深植公司DNA,公司命運得以改變,那這筆支出就可以攤分到未來的每年,這筆帳,怎麼算都值!

仔細思索他的話,我丈量出我們的認知差距。我拿的算盤確實比他小了一些。

因為我的眼光在那五十萬的邊際成本,他看的卻是平均成本;我看到短期,他看到的是長期。

我想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王道。真正的王道,是能夠看透那些「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

我看過很多經營者,格局越大者,他們手中拿的算盤很不一般,除了可以算出顯性的價值(有形、直接、現在)之外,他們還能夠算出遠比「顯性價值」來得更大、更重要、更長久的「隱性價值」。

因此,當別人在撥弄著那些小算盤裡的小算珠時,他卻能夠用大算盤裡的大算珠去權衡謀劃出更大的局,更遠的路、更大的利。

結論是,每個人心中的算盤,都要不斷更新,越換越大!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