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規模大,對營運成本、募資條件、任用人才都更有利。但為了達成規模經濟效益,你衝刺事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付出的代價,可能很大。你是事業的主人,不是資本的奴隸。你應當為自己的生命做決定。

公司沒有一定要擴張,單看你怎麼選

上週,一個老朋友來電,她邀我去門市開幕活動。這位老友是某行業裡頗知名的人物,當年她的公司沒有走資本化的路,而是踏實做代理與零售事務。創業近十年、公司養著十來人,每天出門都像上戰場。

不大不小的生意規模,最是累人。現金流一層層卡在通路票期裡,因為公司不夠大,行銷費用什麼的,總得開即期票支付。公司人才從基層菜鳥養成大鵰,野心有了,便要展翅高飛,每幾年,公司就得重來一次從零養成人力的無限迴圈。

創辦人當然知道,公司規模如果不成長,成熟的人才沒有舞台就會離開。但把公司不斷搞大,開始永無休止的拚命工作,就是她要的嗎?後來,她把公司賣給已經上櫃的同業,把所有業務合併過去;她轉當打卡上班的專業經理人。

通話時,這位老友讚美我公司近期高漲的聲勢,她說很高興看到我被婚姻與疫情絆倒那麼多次後,還能站著賺錢。我說,今年業績真的強,才2月,簽下來的合約量就超越去年6成。但我不打算擴張公司規模,只會加強與外部的合作,讓營運極簡、也讓我經營公司的負擔極簡。

老友大笑:「不用養人就是爽!」我們都笑了。這句話,扛過營運壓力的老闆就懂。事業好的時候,雄心壯志,恨不得延攬人才為己所用,好好打天下、爭第一。

但天有不測風雲,像是地震、火災、疫情。好老闆老本燒乾都要護住員工薪資、捨不得資遣人,一方面是重情義,二方面也是心底清楚,把人資遣了,等生意回來,未必還能再把人請回來。如同現在,人力仍沒能補全的飯店與航空業。

要不要把公司搞大,沒有對錯,是你的選擇。

經營公司,不是在寫考卷,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滿不滿分。資本方當然希望你擴張再擴張,公司賺錢要更多,股價再喊高一些。

如果你本來就喜歡衝刺商場的暢快,那請盡情享受這場驚濤駭浪的大冒險。但如果,你追求的不是營利極大化,而是生活各方面的平衡,你就不必被他人觀感影響。也不需擔心,這樣是不是沒出息。

守著一方生意,做自己喜歡的、能做到的事。在家庭與自我實踐之間,有剛好的平衡,這多麼可貴。

我們長大了、離開校園了,再也沒有人能為你打分數,說你不及格。不必討好任何人,現在就過上你情願的人生。

既然都創業了,為何不勇敢做自己?

前幾天,帶著女兒造訪搬家3次、終於落腳在外雙溪的咖啡店。這間咖啡店2011年開在復興南路的巷子裡,彼時是排隊名店,顧客為了嚐一盤熱蛋糕,可以排隊等候幾小時。

後來因著房東的緣故,搬家到敦化南路的巷子內,依舊在熱鬧的東區,每月要面對20萬左右的房租壓力。開在東區有人流,相應的,業主也得扛起高昂的店租及人力成本。

2022年5月疫情尾聲,咖啡廳暫時歇業。老闆帶著一身武藝,在朋友們的店舖環島快閃,最後,落腳在交通不便的外雙溪畔。從喧鬧的一級戰區,到清幽的溪流旁,這不是任性,而是十幾年的心路歷程。

煮咖啡的空檔,老闆來我們這桌小坐。他說,搬到外雙溪後,除了房租大幅減少,聘雇人力也由原本的8到10人,精簡到一半以下,班次多由工讀生輪。營運開銷減少、財務負擔減輕,也不用急著衝翻桌率、衝營業額,招攬、面對更多客人。

不是沒人建議他再把規模做大,起一個轟轟烈烈的局。但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嗎?在喜歡的環境、做喜歡的事情,不必急著填財務缺口,可以緩一點、鬆一點的好好活著。

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年輕時轟轟烈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寧可燒掉健康拚一把,財務槓桿開到極點,只為了極大化效益。但不是每一次賭都能贏,每個人都幸運。

重新來過的我,已經不打算把公司規模弄大,搞個聘雇無數顧問的大公司。我想簡單一點,容許自己任性一點。精算好營運成本、度量自己想賺的錢,每年在生活品質與財務所得間,踩在令自己滿意的平衡點上。

我不是賺最多的老闆,但我每天都興高采烈。都創業了,都勇敢踏出舒適圈了,就更勇敢一點做自己吧。願你的創業冒險,都成為此生最值得的養份。

*本文獲「Selena Chen(陳珮甄)」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