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影公司在廣泛的電影觀眾中,從未如此歡迎,直到A24出現。A24於2012年在紐約成立,此後發展成立獨立電影的首選電影發行商,並使獨立電影更容易被廣泛的觀眾所接受和認可。不僅如此,A24電影明顯遠離主流口味,獲得了大量的狂熱追隨者,那是許多大品牌所無法企及的。這家電影公司,無法和電影業中那些偉大的名字相提並論,但無論是它的品牌故事,為了提升觀影體驗而推出的周邊、線上活動,當然也包括它最重要的產品——電影,都值得真正熱愛電影的你。

公司取名A24的由來

這家僅成立11年的獨立電影公司,發行和製作的電影加起來剛過百,截至2023年3月拿到總共33個奧斯卡提名。其中,2022年推出的《媽的多重宇宙》獲得11項第95屆奧斯卡提名;2017年《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更拿下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A24發行製作的作品中,不僅有獲得學院派認可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和《歡迎光臨奇幻城堡》,也有不少電影出現在3大藝術電影節的提名名單中。

A24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成為又酷、又能賺錢的電影公司?這要從A24的3位創始人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大衛.芬克爾(David Fenkel)以及約翰.霍奇斯(John Hodge) 開始聊起,現在的他們仍是A24的靈魂人物,很少接受採訪但卻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幕後明星。

3個人都是在90年代獨立電影豐富的世界中長大。芬克爾與霍奇斯早先都在紐約的獨立電影圈工作多年,而卡茨曾任職於金融業。A24名字由來,是某天卡茨在義大利開車時,決定開一家電影公司,一抬頭,他剛好行駛在A24號高速公路上,於是就這樣確定了公司的名字。

「有很多非常非常聰明、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喜歡電影。他們就像公司裡的第三者,沒有人敢發聲,我覺得A24這是個巨大的機會,讓這些有才華的人能創造出有才華的東西。」卡茨說道。

公司在曼哈頓成立後,決定在內部採用扁平、民主的管理方式:老闆沒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任何人的意見都被歡迎,包括實習生。美國電影界並不缺少金牌獨立電影公司,如老牌的Miramax、專攻恐怖片的Blumhouse都擁有著自己的特色,但是A24作為其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他們怪點子則是最多。

A24創始人從左至右:David Fenkel,John Hodges,Daniel Katz。(來源:A24)

A24是誠心為電影人著想的製作公司

2017年,A24的第一部原創作品《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A24從一個8人左右的小房間,變成如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和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這樣的大明星去拍又小又奇怪的電影之處,其中讓合作過4部電影的派汀森成功轉型。

雖然發行獨立影片的經驗與豐厚的投資,是A24快速成長的基礎,不過最重要的是,這3位創始人願意給予創作者空間、機會與勇氣。《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巴瑞.賈金斯(Barry Jenkins)就曾說過:A24是那種他們會說,是的,他們不需要知道它是關於什麼,他們只需要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A24從創立伊始,就是要為那些膽大有為的年輕導演搭建舞台,如《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巴瑞.賈金斯(Barry Jenkins)、《失速夜狂奔》導演薩夫迪兄弟 (Safdie brothers)和《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

在A24,履歷表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下的電影劇本和電影人本身。

曾經合作的演員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評價A24,「這是他們擅長的事情之一,拿一些小而精緻的東西,並給予它其他人無法提供的支持。」導演蘇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也說「我真的很喜歡那些傢伙。他們沒有電影高級主管的個性。」另一位導演赫蒙利.柯尼納(Harmony Korine)曾說:「A24不是那種討人厭的資本主義家,他們對於你的作品是抱有真誠的。」

對於不熟悉電影行業的人來說,發行一部電影聽起來是異常枯燥的工作:買賣電影、製作海報、剪輯預告⋯⋯,但對於A24來說,這些環節不但可以幫助電影人們完成夢想,更是充滿挑戰、靈感和無限可能的工作。他們不斷接納新生事物的同時,也不曾改變過自己堅守的原則,在油膩的好萊塢大製片廠中,他們確實樹立了酷形像。

總觀就算鬼點子再多再酷、對電影人大方又信任,如果作品不夠好看,A24是不可能在競爭殘酷的好萊塢,取得如今地位的。

A24到底酷在哪裡?8個獨特行銷術讓影迷如癡如醉

1.隨電影風格更換Logo

他們找到美國創意設計公司Grand Army做主視覺,要求有2個:一是氣質上要夠現代夠大膽,二是美感上又能讓人想起上世紀的好萊塢黃金時期。這誕生了A24最經典、最常用的主標誌。對於影迷來說,最有趣的事情是尋找A24為每部電影訂製的特別款。

《仲夏魘》版本的logo變成了順藤盛放的花朵。(來源:A24)

2.電影周邊怎能平淡無奇?

任何一個電影公司都會出售電影周邊,但A24的電影周邊絕對是以怪怪著稱,並且經常在短時間內售罄。A24總能很精準的將電影氣質與觀眾喜好結合在一起,做出讓影迷在會心一笑之後,不得不掏出錢包來買單的周邊。

《熟女鳥》女主角Lady Bird劇中手上裹著粉紅石膏的拼圖。(來源:A24)

3.電影也可以用聞的——推出聯名香水

A24與香水工作室Joya合作推出一系列靈感來自經典電影類型的香氛蠟燭。(來源:A24)

A24認為好的觀影體驗不能只考慮視聽,還要兼顧到嗅覺!於是,A24與位於布魯克林的香水工作室Joya合作,推出一系列靈感來自經典電影類型的香氛蠟燭。

例如:紅色是「恐怖片」,靈感來自於獠牙、發光的眼睛和遙遠的湖邊小屋,加入柑橘、丁香葉和麂皮;粉色是「愛情喜劇」,參考了床上早餐、一隻紅玫瑰以及說話很快的女人,味道裡有野草莓、小荳蔻和秘魯香脂。

4.有品味的人要有文化氣質——做電影刊物超精美

雖然是電影公司,但A24做起出版物是十分認真的!A24發行了一系列探索發行電影的書籍,包括製作精美的完整劇本以及由導演選擇的劇照攝影書。

他們還發行了同名的獨立雜誌,每一期雜誌都由一位導演親自進行編輯,為讀者們呈現一個全新的視角。影迷們不用等著導演剪輯版認識作品,就能透過一本美金6元的雜誌,感受到導演的創造力和充滿啟發性的對談。

舉2021年4月發行第十五期的例子,是由電影《夢想之地》製片人Lee Isaac Chung和演員Steven Yeun客座編輯,講述了11個關於希望、心痛、遺憾及幸運的故事。

A24同名雜誌系列。(來源:A24)

第十五期雜誌內容,由電影《夢想之地》製片人Lee Isaac Chung 和演員Steven Yeun 客座編輯,講述了11個關於希望、心痛、遺憾及幸運的故事。

5.A24用Podcast帶觀眾認識電影

誕生在網路時代,A24深知如何運用不同的媒介,提升品牌受眾力的存在感,因此很快的讓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擁有百萬粉絲。隨著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他們也同步跟進,就像A24Podcast定期推出關於電影的節目。

每一期都由A24邀請電影人們,聊聊他們與電影之間的趣事,閒聊過程中輕鬆好玩,讓電影迷了解這些電影人另外一面,另外A24官網會放出節目全程的文字版本,讓你不會遺漏的再次回味。

第一期A24Podcast邀請到《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巴瑞.賈金斯與,《淑女鳥》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2人聊他們如何在自己長大成人的地方拍攝電影。(來源:A24)

6.拍賣電影道具捐給疫情救援的慈善機構

疫情席捲紐約之後,A24上線了全新數位拍賣平台A24Auctions,拍賣電影道具和服飾,並將全部所得捐獻給4家在疫情中大力幫助受創群體和一線工作者的慈善機構。已經結束的七場拍賣各有主題,成交價從幾千到數萬美金不等。目前的最高價是《燈塔》裡一隻用樹脂和人造象牙做的小美人魚,被羅伯.派汀森握著拍過戲,賣出了11萬750美元。

A24也為這項慈善活動發言:很多A24的道具和服飾都是工作人員手工製作的,我們拍賣這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物件,不僅因為它們值得第二次生命而不是放在倉庫裡,更希望影迷可以擁有一件能代表A24歷史的東西。

A24將拍攝電影時製作的道具拍賣,所得捐給為疫情貢獻的慈善機構。(來源:A24)

7.宣傳也要出其不意

除了電影宣傳的常規操作, A24擅長為不同的電影企劃出更為大膽的宣傳方案。在數不盡的成功案例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2014年上映的電影《人造意識》,與約會軟體Tinder的聯動策略。在2014年的西南偏南電影節(South by Southwest)上,A24創造了一個假的Tinder帳號。電影節時,媒體新聞人員在晚上刷Tinder的時候,都會與一個叫Ava的女生配對成功,當聊天進入到有點火熱階段時,這個女生就會提醒你——是時候去看《人造意識》了。

A24為了宣傳電影《人造意識》,與知名交友軟體Tinder合作開設帳號,推薦每一位配對到的網友去看電影。(來源:A24)

8.將公路旁的大型看板變成露天電影院

2019年的夏天,A24舉辦了為期6週的露天放映活動,造成大受歡迎。他們將不同地方的露天看板,變身為戶外電影院的大銀幕,歡迎周圍的市民前來觀影,並且完全免費,以慶祝每部電影「仍然處於最經典的美國媒體上」。

哪一部電影該放在哪一處戶外看板也是精心挑選,如《淑女鳥》放映地,選在了劇中女主角的出生地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選擇了邁阿密的一條名叫Moonlight Way的小巷附近,這條街因為電影的成功直接改名。

A24舉辦戶外電影放映會,放映地點還會精心挑選在電影故事中發生的地方。(來源:A24)

除此,他們也曾前進校園放映,讓大眾了解A24的選片品味,進而吸引更多人去嘗試看不一樣題材的電影。

多看幾部A24的作品,就能隱約抓住A24選擇劇本的標準——私人的、關注特定人群的、幾乎是邊緣的、以及帶有極強作者個人風格的。

他們的運氣極佳!10部片裡有7、8部片,能夠以小見大,用少部分人的故事,喚起大部分人的情感共鳴,比如《媽的多重宇宙》、《淑女鳥》、《單身動物園》、《歡迎光臨奇幻城堡》。A24積極的當起觀眾們最信任的專屬電影策展人。無論是網站、社交媒體還是獨立雜誌,都是A24為了將電影人的嘔心瀝血的成果,用最大能見度展現給影迷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依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授權,轉載自「cacao 可口」,原文:獨立電影公司顛覆好萊塢:以小見大的選片,影迷一眼就知道「這是a24 的電影!」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