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人想賺錢越來越辛苦,想提醒身在電商打拚的行銷人、產品人,你還在落入這些迷思嗎?最近發現,原來大家還在做十幾年前就存在的銷售迷思。

以下分享過去數十年心酸血淚史的筆記:

1.賣折扣券給合作夥伴、聯盟行銷網站通路,其實很虧

當你將折扣券賣給異業合作夥伴、聯盟行銷推廣業者,以為有賺。結果是讓他們靠著內容行銷的SEO,收割你「品牌字」和「品牌+折扣字」的自然流量。

(編按:合作夥伴在自家網站撰寫文章,介紹你的品牌,並提供折扣券優惠。這種方式容易讓你的電商網站,在Google搜尋上的排名輸合作夥伴的網站,使消費者很難透過Google找到你。)

2.遇到檔期就給優惠

在節慶檔期來臨時,提供獨家優惠給特定合作夥伴。雖然檔期的訂單成長一倍,但檔期一過,業績就變超清淡。這道理跟雙十一檔期一樣,當消費者都集中時間下單,不僅讓你白白給了折扣,還損失毛利。季度的營收雖然看起來還是一樣,但毛利卻更差。

3.合作夥伴談補貼會員折扣,就算幫你出超過一半,還是虧

當合作夥伴找你談旗下會員的補貼優惠,別以為他們願意跟你平均分擔折扣補貼,甚至讓你分擔比較少,你就賺到了。活動結束後,搞不好會發現虧錢,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次合作,獲利還更好。

4.盲目跟人打折扣戰

同行做折扣,你就想跟著下殺,深怕沒跟到、生意都被搶走。殊不知別家品牌做折扣都有規劃,像是:同行有一堆過期品,要清庫存。但你不是,這樣你也要跟著買一送一、出限時優惠嗎?

5.每個專案負責人都在追自己的KPI,結果商品毛利變負數

當促銷活動層層堆疊,每個專案負責人都在追自己的KPI,結果就是公司虧錢。

例如,一個商品有4個單位經手:

1)負責做商品開發上架的同事覺得毛利很高,多賣多賺,祭出早鳥折200元優惠價,反正打折完還有賺。

2)負責談異業合作的同事認為,這個商品毛利高,又是熱賣品,拿來做異業合作、導流回客,給對方會員100元折扣還是賺。

3)負責平台營運的同事發現,新商品剛上架,評論還太少,所以鼓勵顧客,留評論再加碼,一單多給100元折扣。他相信商品毛利很高,不會讓毛利變負數。

4)負責電商APP的同事,針對新客首次下載,再提供100元折扣。

一個商品,只要有經手的專案負責人,每一位提供100、200元折扣,毛利就會被吃光了。當檔期結束後,雖然每一位交出的成效報告都很好、KPI都達標。但是你會發現,整體怎麼越做越虧?

6.以為投入更多行銷資源,就能做出更多成效

老闆們別以為放大投廣是一個倍增公式,當投放廣告的收入佔比提高,廣告費用成本也會變得更高,整體行銷效益會變差。除非你網站的自然流量,以及從異業合作來的流量,都能等比例放大。不然整體的投報率一定是下滑。

這題不是數學題,而是邏輯問題。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