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現今全球產業,競爭環境比10年前更難預測,變動迫使企業不斷重新檢視自己的營運策略及模式。根據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波士頓顧問公司)的研究,龍頭企業如果錯過1次市場轉變的契機,就會損失3到5年的發展時間,這足以把領先地位拱手讓人;假如錯過2次變革契機,那企業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企業更頻繁的轉型,且早已沒有「一次性」的成功轉型,甚至常橫跨不同類別、同時進行數個轉型計畫。這宣告了我們進入「永不停歇」(always-on)的轉型時代,即企業不再推動單一轉型,而是無時無刻不在轉型。
成功轉型3把劍 | 方法 | 陷阱 |
*點擊文字前往該段落 | ||
第一把劍: 提供轉型資金 | 1.壓低商品及採購成本 2.調漲定價 3.有效行銷 | |
第二把劍: 創造中期成功 | 1.轉型目標 2.轉型利基 | 1.過早宣布成功 2.過度強調效率而忘記投資未來 3.敗在一切照舊的心態 |
第三把劍: 轉動組織創造永續績效 | 1.以具體目標激勵員工 2.有最優秀的領導者 3.發展正確的組織架構 4.建立員工關鍵能力 | 1.逼迫員工改變行為 2.無培養轉型後的必要能力 |
轉型框架3大主軸
經營者在帶領公司轉型的時候,通常要考慮3件事情:
- 轉型的錢怎麼來?
- 要轉到哪裡去?
- 人跟組織要怎麼轉?
這3件事是根據BCG協助全球各產業實施轉型的經驗,開發出實證有效的框架,我稱之為企業轉型「3把劍」,是經營者要全力做好的關鍵點。
企業轉型第一把劍:提供轉型資金(Funding the Journey)
公司決定轉型時,大部分沒有編列轉型預算。公司例行營運賺進來的錢,通常是為了維持既有事業,使之成長,或為了原有的投資計畫,其實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投注在新的轉型,轉型的資金通常得從其他地方攢出來。
有什麼辦法可以賺錢呢?以下是幾個方法舉例:
● 壓低商品及採購成本
不管直接採購或間接採購,找出節降成本的空間;或者控管存貨,把存貨管控得更有效率。加強控管商品成本和採購,可以將利潤率提高2%~5%。還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成本削減措施,甚至可能降低10%~25%成本,把錢挪到轉型之用。
● 調漲定價
假如你一顆茶葉蛋能夠賣13元,就不必只賣10元。只要市場能接受,定價只要調整一下,利潤可能馬上就可以增加很多,這些多出來的利潤就是轉型資金很好的來源。
● 有效行銷
BCG發現,高達1/4的行銷支出通常是無效的。光是透過重新分配行銷資源,公司在第一年內就可以減少10%~20%的投入,而不影響銷售業績;或者是在同樣的投入下,增加3%-~8%的銷量。
轉型並不容易,據BCG調查,高達7成的轉型未達成預期成果。因為轉型的每一步都可能出差錯。另外,管理者沒有監控實施的過程作法,也很容易造成新的弊端。
另外要記住,領導者應該讓所有員工和利益相關者知道,大家辛苦撙節下來的錢,將用於為轉型提供資金,這種理解對於激勵員工很重要。
企業轉型第二把劍:創造中期成功(Winning in the Medium Term)
第二把劍是確立轉型目標,並「創造中期成功」。為轉型找到錢,接下來要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業務,並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創造中期成功的具體目標,因公司而異,但所有轉型的重點都在於建立不同的競爭地位,從而實現中期業績的跳躍式成長。
中期通常指3年左右,如果有10年的長期目標,最好分配到幾個中期目標,以利執行。做這件事有幾個邏輯性的問題,需要領導者先想清楚:
● 轉型目標
轉型是從現在的起點(A點)轉到目標(B點),比方公司要從賣產品變成賣解決方案,或想從一次性的交易,轉型成訂閱制。但為什麼你的目標是B點,不是C點或D點?你選擇的邏輯是什麼?
● 轉型利基
再來,你的勝算在哪裡?憑什麼你來做這件事可以轉型成功?別人來做也會成功嗎?比方你有沒有既有的客戶基礎,可以讓你賣解決方案?或你既有的技術,甚至是供應鏈,可以成為轉型的優勢?讓你在到達目標B點的時候,有一定的本錢可以打。
換句話說,你要去思考你轉型的終點,還有你轉型成功的邏輯是什麼。
資金籌措和中期成功,這些「速贏」(Quick win)將為組織注入活力、建立動能,也會促進認同感,贏得內部觀望員工的支持。 針對創造中期成功之後,有幾個陷阱要注意:
○ 陷阱1:過早宣布成功
當公司推動節降成本或提高利潤,得到一些成果就停在這裡,大肆宣揚成果,甚至開始分心、忘記這件事的最終目標。
○ 陷阱2:過度強調效率而忘記投資未來
公司因為第一把劍做得很成功,就不斷推動削減成本和提高效能的措施,把過多資源投入效益遞減的工作,而忘記對未來的投資更重要。
○ 陷阱3:敗在「一切照舊」的心態
達到中期成功之後,管理者如果以為一切都可重回轉型前的做法,就可能陷入自我設限,或是與轉型逐步與目標脫節的陷阱。
企業轉型第三把劍:轉動組織創造永續績效(Organizing for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不是有轉型的資金來源、把成功邏輯想清楚,就可以轉得過去。第三把劍是「人跟組織必須一起動」,包括組織文化。經營者必須把新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扎根到組織裡。
BCG發現,如果不重視企業團隊、組織和文化,轉型注定會失敗。尤其高層主管必須親自投入轉型計畫,站在第一線領導;人力資源部門也很重要,他們的任務是找出所需要的關鍵角色、培養人才。
在轉動組織與人的過程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它不是一句口號,而會決定你轉型的成敗。真正以人為本的公司,能夠為組織帶來5大好處,以下是BCG給管理者的建議:
● 以具體轉型目標激勵員工
要讓員工全力投入轉型,必須給他們具有更高層次的目標感和工作意義,員工才有參與感和內在動力。此外,應該讓所有員工都看到自己在公司轉型中的貢獻,從而繼續幫公司實現更長遠的目標。
● 確保有最優秀的領導者擔任關鍵角色
沒有什麼比領導者對轉型成功的貢獻更大的了。當轉型滲透到基層員工時,很可能會出現溝通不良和搞錯優先順序的狀況;領導者通常還需要說服一些懷疑論者,他們可能會質疑轉型的必要性、急迫性或有效性,甚或抵制變革。
● 發展正確的組織架構和營運系統
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可能是有必要的。包括重新檢視報告系統,定義和釐清不同角色的協作關係,以及如何做出決策。轉型的策略方向與職責也要連結起來,例如,如要從產品驅動的創新轉向客戶驅動,關注重點可能就要從產品損益轉向客戶分群。
● 建立員工關鍵能力
在重塑經營模式時,許多職能角色會發生變化,公司需要能識別並協助員工發展這些能力。這包括解決4個面向的問題:
- 能力:包括讓員工擁有新的技能、知識和觀念。
- 工具:例如IT、數據庫、軟體系統等。
- 流程:須管理活動、資源和責任,分派工作並監督執行。
- 治理:包括責任制、訂定KPI(關鍵績效指標)、激勵措施和報告系統。
其中也有一些要注意的陷阱:
○ 陷阱1:逼迫員工改變行為
領導者經常軟硬兼施,甚至採取強制手段來讓員工配合轉型。但較好的作法應該是改變工作的環境條件,例如調整獎勵機制、賦予員工更大責任,才是刺激他們提升績效的長久之計。
○ 陷阱2:沒有培養轉型後的必要能力
領導者經常眼中只有目標,卻忽略員工是否已具備達成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員工必須長出「肌肉」,它是需要較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的實力,才能實現持續變革,並做出績效。
《BCG破解轉型的兩難:解答商模、布局、人才、變革,企業策略選擇的轉骨配方》☛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BCG破解轉型的兩難:解答商模、布局、人才、變革,企業策略選擇的轉骨配方》
作者:徐瑞廷、商業周刊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8/31
作者簡介
徐瑞廷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台北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專門服務全球頂尖企業,領導BCG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媒體與電信專項以及企業財務與策略,負責BCG全球半導體與材料業務。尤其在亞太地區擁有豐富的顧問經驗,參與過的專案橫跨歐、美、日、中、印、韓等企業。 加入BCG之前,曾任IC設計工程師與亞洲和美國多家高科技新創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工程碩士、聖塔芭芭拉(Santa Babara)MBA碩士、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
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以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事蹟與全球產業趨勢,傳遞給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