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與中國重新恢復對話,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不尋求和中國「脫鉤」,而是採取「去風險」的經濟措施。此番言論代表美國未和中國全面斷絕關係,而是在某些有國安考量的敏感領域,限制關鍵技術出口。

戰略轉向的原因是,中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近期有不少美國企業前進中國。最極端的例子是半導體企業美光,雖然遭封殺,仍表態對中國加碼投資

全世界正進入一個「競爭」與「合作」共存的時代,任何國家及企業都不能沒有朋友。台灣跟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均無外交關係,因此廣結善緣非常重要。合作不只是空談,要有具體形式和利益結合,才能落實雙方關係。

企業不可不知的5個「合作」型態

企業間合作也是這個道理。我從事投資銀行業務35年,經手很多購併相關案件。今天的購併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有多元不同形式。

總的來說,企業之間的合作或購併有以下5種類型:

1.購併

即一家公司用現金或換股形式,收購另外一家公司。收購標的可以是股權,也可是資產,這種情況即所謂的併吞。有些時候被大企業收購,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能夠產生綜效。

2.合併

是雙方將彼此的公司重組成一家新公司,股權比例大小取決於資產淨值,可能是7成對3成,或6成對4成。合併並不一定是看雙方誰股權大就有較大話語權,過去有很多例子是,公司合併後,股權較小的一方,反而出任合併新公司的總經理。

3.產業控股公司

這是台灣近年新興起的交易型態,雙方共同籌組一個控股公司,最有名的例子是日月光與矽品,原來是單純收購,但後來變成雙方共同組建控股公司。

產控的好處是,雙方業務仍然各自獨立,但後台行政資源彼此整合,包括會計、財務、人事、行政等,可以省下很多費用。不少產業採取這種方式結盟。

4.少數股權參股

即一家公司投資對方少部分的股權,但並沒有將其完全買下來。這通常是階段性投資的方式,企業先選擇性的部分合作,等達到一定程度後,再進行下一階段整合,有一點像是伴侶雙方結婚前先試著同居看看。

這種形式也叫做「策略性投資」,在以少數股權投資期間,雙方理念若有所差異,未來也可以用於事先約定好價格,將股權買回、和平分手。

5.單純策略聯盟

不牽涉到任何股權方面投資。一般人可能覺得很奇怪,沒有投資為何有合作,但這就是一種「先友後婚」形式,大家先從業務面開始來合作,如果合作得好再進行股權投資。

懂得資源整合、聯盟,才有機會持續成長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在,很多企業必須跨入新領域。但靠自己的力量太單薄,藉由策略聯盟,可以促進雙方加速發展;藉由資源整合創造更大市場,未來進一步整合自然水到渠成。

除了以上5種形式,還有其他類型,比如說雙方各拿一部分資金或資產出來,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總而言之,企業透過不同類型互相結合,是未來極重要的趨勢,經理人不能不懂,這些外部成長策略。

台灣人光靠自身努力可以出頭的日子已經過去,懂得策略聯盟資源整合的企業,才能在明日的生態中勝出!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