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來過很多次日月潭,但從來沒有踏上魚池鄉西南方的頭社。如果說日月潭是蛋黃區,那麼頭社就是鮮少人造訪的蛋白區。在散步的雲日月潭生態民宿主人范懷仁帶路下,頭一次,我跳脫觀光客眼光,發現全新日月潭。

頭社是邵族舊聚落,也是從濁水溪進入邵族範圍第一社,故得名。它曾是魚池最重要的米倉,魚池居民流傳一句諺語:「頭社米,水社魚」,昔日頭社盆地盛產稻米時,一片金黃。如今三聖宮廣場旁的一座大型木造碾米機,見證這段輝煌歷史。

換上雨鞋,我們前進日月潭活盆地。日月潭現址為「月潭」,頭社盆地為最初「日潭」的所在地。湖裡泥沙淤積,加上腐爛水草,千萬年累積成草泥炭土,像一座浮在沼澤上的浮田。

「你可以想像成一個大焦糖布丁,在焦糖上種水稻。」范懷仁解釋。如此特殊的地質,除了頭社,世界上僅荷蘭羊角村(Giethoorn)、緬甸茵萊湖(Inle Lake)等地有。

這塊土地會跳舞。往上一跳,肉眼可見土地微微震動,像形成海波浪。行進更深處沼澤,若非踏著鋪設的木板,雙腳恐怕更下陷,卡在泥沼中動彈不得。同行旅客們一個牽著一個,形成一堵人牆,幫助彼此安穩前進。

就是在這片活盆地,范懷仁和太太林冠妘建造了自己的家。他說自己是懷有民宿夢的傻子,尋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