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年輕世代間最受歡迎的社交話題已不再是星座運勢,而是被稱作MBTI的「16型人格分類」

這16種人格類型是藉由一套制式的測試量表,並經由分析後得出的一套指標,其中又分成「探險家型」(SP類別)、「守護者型」(SJ類別)、「外交官型」(NF類別)、「分析家型」(NT類別)4大類,再藉由這4大類細分出16種完全相異的人格取向,藉此看出個體看待事物的認知、面對決策的判斷方式,不同人格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傾向。

MBTI 的四個維度

在MBTI測試中,每個人格都由能量態度、感知功能、判斷功能、生活態度4個維度所組成。今天我們要將重點擺在第一個維度——「能量態度」上。所謂的能量態度分為「外向E」(Extraversion)和「內向I」(Introversion)2個面向,這2種類型的人「獲取精神能量」的方式有著顯著差異,而今天我們要將焦點放在內向型人格——「I人」的分類上。

內向型「I人」的4種類型

在一般刻板印象中,「I人」常常被貼上安靜且不擅社交的標籤。但這樣的定義方式顯得太過簡單粗暴。

201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內向的4種意義:社交內向、思考內向、焦慮內向、拘謹內向》,專攻「內向心理學」的Jonathan Cheek教授提出,其實內向型「I人」還能細分為4種類型: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拘謹型,且每種類型都有獨特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質。

本篇將帶你了解這4類「I型人格」的差異與特色,幫助你重新審視內向者的多樣性。

1.社交型I人(Social Introvert)

「社交型I人」並非排斥社交活動,而是僅在「適合的」環境中展現出善於互動的一面,例如不得不應酬的工作場合或學習場域。

這類型人偏好小型聚會或熟悉的圈子,重視深度交流而非淺談。在人群中,他們能以謙遜與敏銳的觀察力建立情感聯繫,但與陌生環境互動後,仍需依靠「獨處」來恢復能量。

他們的社交模式,與外向者的「熱鬧型社交」明顯不同,而是更多了幾分深思熟慮與「環境使然」的意味。

2.思考型I人(Thinking Introvert)

「思考型I人」是典型的「思想家」。他們喜歡沉浸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對外部刺激的需求較低,常透過閱讀、寫作或思辨活動來探索自己。

他們在群體中可能顯得安靜,因為更偏好觀察、內化與想像,對於言語表達並不急於求成。這類型的人格特徵反映出高度的自我意識、深度的分析能力及驚人的創造力,是許多創作者與研究者的典型代表。

3.焦慮型I人(Anxious Introvert)

「焦慮型I人」比較像是我們所熟知的「社恐」,這類型的內向者,往往對社交情境感到不安,對陌生環境與他人注視感到極度不自在,這不僅源於天生的內向性格,更可能受到過往經驗影響。

他們在社交環境中,容易過度解讀他人的行為與反應,進而產生焦慮感與低自尊。然而,這類型的人也擁有較為敏銳的情感洞察力與高共感能力,對於細微的人際互動尤為敏感,常常能注意到他人忽略的情緒,是非常懂得「察言觀色」的一群人。

4.拘謹型I人(Inhibited/Restrained Introvert)

「拘謹型I人」最大的特徵是謹慎與穩重。他們在行動之前,會花大量時間評估風險與可能性,因此常給人一種「慢熱」的印象。

這類型的人格習慣保持低調,但並非不喜歡結識新朋友,只是他們會選擇要「向誰敞開心扉」,雖然不容易走進他們心裡、博得他們信任,但一旦建立起信任關係,這類人便會展現出異常堅定與忠誠的一面。

他們「三思而後行」的謹慎特質,使其在團隊中成為穩定力量,避免因衝動決策而導致的種種問題。

人格特質的豐富性

透過以上4大分類,讓我們得以用全新角度看待MBTI中的人格特質。內向型「I人」並非全是刻板印象中的「社恐」或「不喜社交」,而是擁有多種不同面向的群體。當我們更加了解人格的「複雜性」後,往後在遇到剛認識或不熟的人時,可別再用粗略的「I人」或「E人」來幫對方貼標籤了。

*本文由「Bella儂儂」授權轉載,原文出處:聽過「社交型I 人」嗎?MBTI 內向型人格也分4類型: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拘謹型,詳細差異一篇解析

延伸文章:
MBTI判斷功能「思考T」及「情感F」怎麼看:T人理性冷靜、F人都是感性戀愛腦?交往「這類型」遍體鱗傷機率高?
MBTI「判斷J」與「感知P」生活態度大不同:J人喜愛計劃是個控制狂、P人中央空調凡事預留可能性?男人選「這類型」幸福機率高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