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為了報告專案提案,花了很長的時間準備報告。那份報告鉅細靡遺,每一頁講義都包山包海的解釋解決方案和技術細節。我很有自信的把報告分享給大主管看,請他先過目看一下。
沒想到大主管才看了2分鐘,馬上就回信說第三頁和第五頁的觀點矛盾,沒有連貫性。
我有點不服氣,想說:「才看2分鐘,連內容都沒有詳讀,怎麼會知道觀點矛盾?」
後來被指導了幾次後,才知道原來做報告的時候不可以由下往上(bottom-up)的堆疊想法,因為這樣資訊量很容易過多。
在開始做每一頁的內容以前,要利用以終為始、由上往下(top-down)的概念,先架構好時序性,再回頭來增加內容。
原來從主管的角度來看,向上呈報這件事情和我想得非常不一樣!
我因為很熟悉執行層面的資訊,通常會想積極的解釋自己做了什麼(What)。但是從主管的角度,他更在乎的是確保方向正確,了解為什麼(Why)我要解決的這個問題。
那一次主管手把手帶我準備簡報,教會了我做簡報的技巧。
步驟1:故事線才是最有價值的資訊
主管說他還在管理顧問業時,有次要和大老闆去和業主報告提案。那時候他非常緊張的檢查報告裡頭的數字是否正確、在厚厚的簡報裡看有沒有錯誤資訊。
當他想問大老闆有沒有哪裡還要加強時,大老闆示意,叫他不要打擾他的思緒。只見大老闆聚精會神的拿起一張紙,上面只寫報告大綱和故事主軸。
他的大老闆說:「我們即將要討論上百萬的生意,決定會不會成功的關鍵,不是那些細節,關鍵是故事能不能說服業主,讓他願意埋單。」
主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故事主軸才是簡報的靈魂,如果少了吸引人的故事主軸,那麼再華麗的資訊都沒有用。
主管透過這個經驗,順勢教了我3個架構故事的技巧,分別是:
1.讓故事符合觀眾需求
根據不同觀眾的需求和興趣去量身定做內容,知道對方在乎的故事結果是什麼。
這必須要基本的數據分析技巧,因為商場上所有的故事都會導向一個結果——「So What?」,能透過數據分析找到吸引人的故事結局,才有辦法往回推去架構故事線。
2.安排敘事結構
一旦找到故事的終點後,就可以利用「SCQA」的思考模式架構故事的骨架。
SCQA是由麥肯錫的知名顧問顧問芭芭拉.明托提出的,分別是Situation(情境)、Complication(困難)、Question(要解決的問題),以及Answer(提供的解方)。
每個聽眾的情境背景不同,在呈現簡報的時候也要找到對方熟悉的情境和困難點,解決的問題也必須要能精準的打到聽眾痛點,讓他們一聽到就覺得:「天阿,快點告訴我接下來的答案」。
3.驗證故事連貫性
在知道最後的結局和有故事主軸之後,撇除所有單頁的簡報內容,只把標題拉出來念,故事是否具有連貫性?是否符合邏輯?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自己用讀者視角去看等等要報告的故事線,而不會因為太投入於講者的視角,忽略了故事的連貫性。
步驟2:每頁簡報都是一個表格
有了故事的主軸之後,就是要讓每個故事段落都能讓讀者身歷其境。
在簡報的佈局上,一定要考慮到讀者眼球掃描簡報的習慣,通常會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Left right, top down)。
這邊會大量用到每頁簡報都是一個表格(Every slide is a table)的概念,這個概念也是由麥肯錫前顧問開發出來的視覺化方式,能降低聽眾的閱讀阻力。
假設要對比不同產品的銷量,可以在第一個欄位列出所有區域,其他橫軸的欄位則列出不同產品,去比較各個產品的銷售量。
但是除了銷售額以外,我可能還需要營業額了解是否賺錢,所以會再新增一個欄位,解釋每個區域的營業額。
最後利用左邊放置圖表,右邊放解釋的框框,解釋透過數據洞察到什麼關鍵。
這樣表格的視覺順序是從左邊開始,先掃視表格,有個簡單的理解後,再看到右邊的表格補強資訊。
步驟3:視覺化畫龍點睛
當故事線和主要內容都放進去後,最後才考慮如何幫數字視覺化,讓畫面更引人共鳴。像是前文的銷售量,要比較每個區域的銷售量時,可以透過長條圖呈現。
可是單從總銷售量來看,可能會看不到每個區域主力商品的不同洞見,所以要把長條圖再細分成堆疊的長條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看到每個市場的優勢。
最後再利用每頁簡報和不同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數據和發現。
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視覺化種類,適合不同的應用場合,比較常見的像是:
- 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A/B testing, Bar chart)
- 比較排名或排序(Stacked bar chart)
- 比較時間軸的結果(Before and after trend)
- 比較財務相關(Waterfall Chart, Sankey Diagram)
- 比較相關性(Scatter plot)
- 比較實際數據和百分比的相關性(Combo chart)
做報告是想好結論後,再跟著故事一起走回來
經過這次的學習,我從原本以為簡報要塞滿滿,到知道主管想看到什麼。也就是,簡報一定要先有清楚的故事主軸,接著包裝故事、用表格呈現內容,最後才考慮視覺化。
學會準備報告的方式之後,不只讓我能更精準的表達,更能想清楚、去理解對方要聽什麼。試一次就知道了,有故事性的簡報,真的比自顧自的說明強上許多。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