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社會新鮮人找實習、工作的高峰期,無論是本土還是外商企業,都希望從這些年輕充滿潛力的人才,培養未來企業續航與創新的動力。然而,照理說是對未來充滿希望且躍躍欲試的時刻,呈現在求職者臉上的卻是更多的迷惘。
無論是對於自己的技能、產業與職缺適配程度的質疑,或是相對於其他求職者的競爭力,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或是有什麼閃光點是值得企業的青睞?

有些常見的問題可能是,「我沒有什麼經歷,如何寫履歷?」、「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工作?」或是「不知道怎麼包裝自己,容易獲得錄取機會?」這些問題,不只是新鮮人,而是每個在職場上打滾的人,無論處於哪個職涯階段,都可能會時時自問的問題。

這些「職涯導航」相關的問題,其實多數來自於「對於自身優勢評析不明確」、「想要一次賭對的確定感」以及「不了解職場供需規則」等問題。

試想一個情境,如果今天你是開車上路的駕駛,應該都會先打開導航或是Google地圖確認路程與了解即時路況,若上路後發現車流緩慢或是有事故塞車,大部分人都會重新導航,選擇替代道路繼續前進。然而,同樣的情境如果套用在求職或是職涯重新導航上,往往就會有許多人感覺卡住無法前進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對於自身優勢評析不明確

就像是知道自己該出發上路,卻不知道該往哪裡一樣,沒有目標定位,就無法計算出到達目標的可能路徑,以及中間會被拖慢或是需要做行程更動的時刻。離開學校後,我們也同時離開了以相同標準(成績)評價自己的制度。這就像是我們不再是工廠統一生產、經過品管的規格品,而更像是可以客製化的手搖飲,無論是茶的品種、風味,甚至是價格都會因店家與客人而異。

對於自身優勢的理解,除了主觀認知,更多源自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職場技能在各種情境下的發揮(無論是專業的硬實力還是軟實力),以及客觀評價。無論是在社團、志工活動還是專案,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重點是,自己有沒有在對的江湖闖蕩?而自己的技能,是否足以讓自己持續留在擂台上?

如果能仔細記錄自己在每個活動、專案投入的感受、成果和他人評價,或許更可以篩選出自己值得拿到市場上去兜售的技能組合,也更有機會確認自己可以前往的目的地。

二、想要一次賭對的確定感

考試制度往往就像是有明確終點和時限的短跑,一翻兩瞪眼。也因為大家都用同個標準去評價,所以才有「一試定終身」的焦慮。然而,漫漫職涯長路至少40年,如果想在起點就看到終點,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也弱化了自己可以持續積累技能和經驗的可能。

很常見的心態是,如果大學科系沒選對、第一份工作沒選對,甚至是因為工作不適配而離職,自己會不會就被拋在職涯的起跑線,無法繼續前進呢?

然而,與其說職涯是短跑,其實更像是自己跟自己較量的馬拉松。每個人的體能、經驗,甚至是個人最佳成績都不同,所以都在自己的賽道上前進著。與其說要超越其他人,更重要的目標其實是要打破自己的個人最佳成績。

因此,接受自己在這條漫漫長路上可能會有力不從心、因為天候與路況不佳而沒達到理想速度,或是無法一次就打破自己的最佳成績,都是在前進的路上需要預備好的心理狀態。拋下了一定要一次賭對的信念後,或許可以給自己更多的彈性去探索。不一定要「正確」,我們就能有更多可以去探索的人生選項。

三、不了解職場供需規則

學校的考試制度,給予了我們凡事皆有正確答案的安心感。然而,這樣的安心感也僅止於求學時期,出了學校後,我們面對的都往往是沒有正確答案、需要反覆核對確認,甚至是不斷論述的申論題和應用題。

找工作也是這樣,雇主所開出的條件就像是遊戲規則一樣,目的是為了篩選掉過多的不適合人選。但雇主對於最理想的人選也只有模糊的概念,或許是來自於過往共事過人選的正面印象,也許是手上專案最迫切需求的技能和經驗,甚至是面對模糊的未來,可能需要用以適應環境的儲備技能。

因此找工作前,更應該先核對雇主的遊戲規則是什麼。例如,與產業從業人員進行資訊式面談(informational interview)獲取跟職缺相關的實用資訊,包括組織內部政治、環境,以及工作可能面臨的真實狀況,而不僅僅限於表面的職缺描述。

這就像是我們在開啟新的遊戲前,都會確認自己可能需要去探索的地圖、需要累積的寶物、在過程中需要去對話解開關卡的人物。了解遊戲規則,也有助於求職者理解該強調哪些技能組合,而確保自己可以持續留在遊戲裡,不會過早game over。

職場像一場大型遊戲競賽,每個人都有自己等待開啟的遊戲關卡和準備去探索的地圖,如何在這場遊戲中持續保持理解自我優劣勢的信心、對於環境變化的敏感度、保持適應環境與變化的彈性,適時在前方道路不通或塞車時幫自己重新導航,是更務實、也更容易讓自己持續留在遊戲中的職涯策略。

*本文經「方格子直送計畫」合作轉載,原文:當你的職涯路徑堵車時,你會重新導航嗎?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