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風格評估與一般通用的性格測驗不同:面試風格評估專門評估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而不是你在其他場合中的表現。一個人不論身處何種環境,人格特質的某些方面通常不會改變,例如內向與外向: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外向,那麼你在面試時很可能也是如此。但有趣的是,有時候人們在面試時會有所改變:內向的人偶爾會敞開心扉,一些外向的人則是會出人意料的沉默寡言。
身為招募人員,我曾經多次目睹這種情況。這正是我們無法完全確定的部分,後來我們把它稱為「面試效應」。在面試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表現得大方健談的人,但錄取之後,他們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反之亦然。
我發現,大多數招募經理通常認為人的表現不會改變,求職者面試時的表現,就是他們在工作環境中的表現。但當實際情況出現落差時,招募經理往往會感覺上當受騙,而員工也會發現自己處在錯誤的位置。
我有一個認識3年的學生瑞安(Ryan)去參加面試評估。認識瑞安的人都知道,他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如果你在走廊上被他逮住,無論你要去哪裡,他都會一直跟著你走,讓談話繼續下去。有一天下課後,他陪我一路走到我的車旁。他與每個人都聊得很愉快,但他的面試檔案結果卻顯示,他的性格內向。
當我與他見面討論這個問題時,他說:「哦,是的,完全是這樣。我在面試時會立刻閉嘴。我只是默默傾聽。對我來說,像平常那樣說話真的很難。面試會讓我變得不像平常的自己。」
因此,雖然我過去就有預感面試表現無法準確揭示一個人的個性,但現在我有一些科學證據證明,面試會改變人的行為。
面試是一個人為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某個人有你想要的東西,那是一份工作或升遷機會,你需要以某種方式來得到這些機會。而每個人在面試時採用的「策略」會因人而異。對瑞安來說,他是外向健談的人,不過他從社會或家庭中接收到一些說法,告訴他在面試中不能做自己,他「不應該」在這種場合侃侃而談,他必須等輪到他發言時,才說出對方想聽的東西。
在指導過數千名客戶之後,我總結出以下2個真理:每個人的面試表現都可以改善;練習得越多,就會做得越好。我從未見過有人變得更糟。每個人都有能力把面試做得更好,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空間。
當我開始這項研究時,我曾經假設會有某一種面試風格能更成功。年復一年,我看到學生和客戶成功完成面試,我以為我們會找到正確的面試方式。
但我學到的東西翻轉了一切。
沒有一種面試方法,真的對所有人都有效
我回顧多年來的面試筆記與資料,查看哪些學生獲得最多的實習機會,以及這與他們面試風格的關聯,結論是沒有任何明顯的贏家。每種風格都有成功的案例。在這4種面試風格中,都可以看到面試表現最成功的學生,無論這些人是獲得最多實習機會、畢業後獲得最多全職工作錄取通知,或是在面試中表現得最有自信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說,面試是一系列與你有關的問題,越了解自己,就越有機會在面試當中表現出色。成功的關鍵在於自我覺察,而不是你的面試風格。
沒有哪種風格的人,天生就更懂得自我覺察。無論身為招募經理還是求職者,沒有哪一種面試風格在面試中一定會表現得更好或更成功,也沒有哪一種風格更具有外部優勢或先天優勢:我過去抱持的那些信念,都是我的偏見。我發現,我們都認為自己的面試風格是最好的。我們的偏見源自於我們的偏好。
我們都喜歡跟與我們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面試。就像多年前的我一樣,我不想雇用一位無法與我「產生共鳴」的會計師。當我們面試到「說我們語言」的人時,我們感覺最舒適、最有安全感,但我們的偏好正是阻礙我們的最大障礙。我們可能因此忽略優秀的人才。
知道自己的面試風格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的偏見,而了解這4種面試風格可以讓你面試別人時表現更好,而不是只有在面試與你擁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才表現良好。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面試的科學》
《面試的科學:破解四種面試風格,每一次升學、求職、績效面談都成功》
作者: 安娜.帕帕利亞(Anna Papalia)
譯者: 劉純佑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9/30
作者簡介
安娜‧帕帕利亞
Interviewology執行長、主題演講者,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擁有超過300萬粉絲。她從人才招募總監轉職為職涯教練,已經為超過1萬名客戶提供專業建議。她曾被提名為2020年度人力資源風雲人物,是面試領域備受追捧的思想領袖。想要發現自己的面試風格嗎?並獲得更多面試技巧與資源嗎?請從造訪www.theinterviewology.com進行面試風格評估開始。
譯者簡介
劉純佑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報社編譯、金融學刊經理、投顧翻譯。翻譯著作有《極客之道》,與人合譯有《誰是美國人?》、《哈佛教你推動醫療管理》、《哈佛教你行銷策略》、《跟著哈佛修練職場好關係》、《哈佛教你精修管理力》。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