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司職員的人生由以下3個部分構成。

  1. 人生成長期(學習時期):年齡是到25歲左右,非社會人士的就學期間。
  2. 人生收穫期(勞動時期):年齡介於25歲到65歲,作為成年人出社會工作,支撐家人和社會的期間。
  3. 人生成熟期(退休時期):年齡為65歲以上,從公司退休並且無須養育子女,過著悠閒自在人生的時期。

退休年齡因國家和性別而異,中國、韓國為60歲,美國則因《就業年齡歧視法沒有所謂的退休年齡。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領取退休金的年齡與就業是互有關聯。

從人生一百年時代來看,不可能繼續沿用至今所謂的「人生三分法」。因為從退休到去世的時間太過漫長。即便懷著退休後要為了興趣而活的夢想,也很有可能會過著苦於寂寞和空虛的日子。

退休後過著悠然自得的理想餘生,是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能做必須做的事情,被時間追趕的一種反應,但事實證明這只會是個痛苦的經歷。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

無論大小事,我們隨時都可以參與到社會中,哪怕只有一個人因此而感到高興,就能從中找到愉快的時間和活著的意義。為此承擔的負擔和付出的努力,就像是小創意的「嘗試」,不外乎是創造出終有一天會獲得的幸福來源。

「人生三分法」的缺點是難以將人生成熟期,成為快樂的時期。到了退休年齡後,才慢慢的努力做想做的事,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成果。因為身體有使用的年限,會越來越不靈活,想做什麼事情的動力也會減弱。

以下來探討退休後想在別家公司工作的情況。就算在著名企業獲得優異的成績,也不要期望在退休後,只要應徵5、6家公司,就能獲得面試機會。

為了讓各位明確了解這件事,以下將要分享我58歲第一次成為公司職員的經驗。

不是你選工作,而是工作選你

首先,我不是採取選擇應徵正在招募員工的公司這個方法。因為50歲後,就很有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被拒之門外。相信各位都知道,任用這個普遍頭腦僵化,身體不靈活的世代是有風險的。打從一開始他們就難以控制,能力與其說上升,下降的人更多。也就是說,50歲以後的態度應是該要讓雇主選擇自己,而不是自己選擇雇主。

更何況,現實的情況是,很少有案例能夠完全符合招募職缺敘述上的條件。對人事來說,換工作無非是將人與時代所需的條件進行配對。

如果招募的公司因商務上的理由急需人才,那不論年齡大小,都有可能會回應應徵需求。相反的,如果招募的公司過於執著於招募條件,應徵者就會減少。遇到這種情況,招募的公司總有一天會妥協,並降低門檻。只要等待這個機會即可。

就我這個例子來說,我決定「嘗試」在招募網站,不分行業、規模,隨機投了100家公司。因為我判斷是否要回應應徵者在於招募公司的時機。

這次的應徵,得到一家印度外商IT企業回覆。我參加了面試,但遺憾的是在二次面試時遭到淘汰。藉由這個機會,我獲得了一個知識:只要有海外商務的成功經驗,58歲高齡也能獲得1%的面試機會。

半年後我應徵了96家公司,有2家公司回覆。一家是全球製藥公司IT部,另一家是全球風險管理外商公司。因為我已經從事IT業工作超過30年,已經沒有新鮮感,所以選擇了全球風險管理公司。第二次應徵的回覆率約2%。

轉職中明顯存在的年齡篩選器

應徵時縮小目標,回覆率會提高。不過,這個應徵方法只適用於20、30和40歲的人。50歲以上的人投履歷,回覆率會大幅下降。因為有很多人抗拒年齡比自己還要大,難以應對的下屬。

我身邊五十多歲在找工作的人,有曾經從事業務、技術人員等各式各樣的行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換工作也越來越困難。應徵100家公司,卻沒有獲得任何回應,應該會沮喪的覺得這個世界不需要自己。

各位對於我分享的應徵經驗作何感想呢?是我的經歷不夠好?還是說58歲高齡,投100家公司,回覆率也只有1%到2%?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如果超過退休年齡,那應徵回覆率又是多少呢?

我之所以特別把這個經歷寫出來,是希望20、30、40歲的人能夠想像並感受不久的將來會面臨的現實。對於20、30歲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還很遙遠,但從經歷年輕時候的我來說,感覺時間瞬間就流逝了。

四十幾歲的人最好抱持著眨眼間就進入五十多歲的心情。當然,也有到了退休年齡,因為人脈的關係,到客戶的公司就業的幸運者。若不是這種情況,換工作的成功率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假設你為了增加收入而開啟副業,並迎來退休年齡。之後遲遲找不到工作,也沒有人脈,無法再就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沒有任何可以給予他人的東西,該怎麼辦才好?如果身體健康,就還有利用肉體給予勞動時間這一手段。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因為既可以進行適度的運動,同時也對健康有益。

*本文摘選自楓書坊《今天就要準時下班!

書籍簡介


《今天就要準時下班!運用聰明思考法改善瞎忙工作模式》

作者: 田中豬夫
譯者: 劉姍珊
出版社:楓書坊
出版日期:2024/11/22

作者簡介
田中豬夫

1959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在已故糸川英夫博士主辦的「組織工學研究會」關閉前,擔任祕書長達十年。專門研究Creative Organized Technology。

在20幾歲時從大學退學,創立了一家IT公司,與當時市占率最高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相關;30幾歲時致力於將創新的寶庫以色列技術打入日本市場,最後促使日本的VC首次投資以色列;40幾歲時擔任當時世界頂尖的數位行銷工具供應商的國家經理長達10年;接著在50幾歲時,轉戰全球商務風險管理產業。幾乎每一年,都會接下領域完全不同的工作來擴展Creative Organized Technology在商務界的實踐領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