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讀書是為了「蒐集資訊、累積知識」,要小心的是,基於這種想法讀書,很可能屬於生產力較低的「消費性閱讀行為」。
商業書刊中的資訊在出版時屬於「公開資訊」,只要是有用的資訊就會口耳相傳,成為眾所周知的情報。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花錢買大家都知道的情報,買書的錢變成消費行為的代價。
「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知識是前人創造的智慧,知識的有用性當然無庸置疑,但「知識」對你來說,不過是向前人借來的智慧罷了。
商業界有一句話:「不要成為典範的奴隸,要成為典範的創造者。」筆者必須遺憾的說,若是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代表從中學到的知識,都在前人創造的典範裡。換句話說,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不可能讓你開創獨特的見解,因此屬於生產力較低的「消費性閱讀行為」。
筆者要推薦大家從事的是「投資性閱讀行為」:讀書的目的不只是「蒐集資訊、累積知識」,還要擴展為「靈活思考,創造獨特見解」。
隨著時間流逝,很多資訊和知識會變成眾所周知的常識,但「獨特見解」是專屬於己的觀點,未來也可以一直運用、發揮效益,像這樣靈活閱讀,我稱為「投資性閱讀行為」。
那麼,想透過「投資性閱讀行為」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應該掌握哪些重點?
- 重點1:擇定範圍多讀幾本
- 重點2:抱持懷疑的態度閱讀
重點1:擇定範圍多讀幾本
讀書時,可以擇定特定領域的書籍多讀幾本。
相同領域的書籍,即使是不同作者的作品,也能發現「共通主張」。如果是不同作者都提及的「共通主張」,代表隱藏著「該領域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本質」。各位可藉此了解重要本質,深入發展出獨特想法。
不用擔心重複閱讀會浪費時間,即使是相同領域的書籍,只要作者不同,就會出現不一樣的主張。
這樣的「相異之處」,來自每位作者的觀點差異,因此就算只讀固定領域的書,也會發現不同的觀點,幫助你擴展自己的想法。
重點2:抱持懷疑的態度閱讀
盡信書,不如無書。若是完全接受書裡的內容,只會讓閱讀變成「蒐集資訊」和「累積知識」。若是能夠獨立思考,質疑書中的內容,例如:
「這真的是對的嗎?」
「難道沒有其他方法?」
「若是如此,還能有哪些想法呢?」
像這樣抱持懷疑的態度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就能開創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慢慢的,你就能從「尋找正確答案的人」變成「創造正確答案的人」,這就是「投資性閱讀行為」的成果。
*本文摘選自星出版《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減量增質,啟動高效工作思維》
作者: 羽田康祐k_bird
譯者: 游韻馨
出版社:星出版
出版日期:2024/04/24
作者簡介
羽田康祐k_bird
朝日廣告社股份有限公司策略規劃部策劃總監。修畢產業能率研究所經營情報學研究科課程(MBA)與日本行銷協會行銷大師課程。前東家為外資顧問公司,轉換跑道後擔任現職。具備「在外資顧問公司培養的邏輯力」與「在廣告代理商培養的創造力」,善用此跨界思考能力,全方面支援製造商、金融、零售等各領域客戶。經營以行銷、品牌化、商業思考為主題的部落格「Mission Driven Brand」,網路暱稱為k_bird。
著有《商業書10倍高效閱讀法》和《提高問題解決力》等書。
www.missiondrivenbrand.jp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