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覺得你可能還沒準備好接手這個專案。」當有人質疑你因為「太年輕」,而無法勝任某個職位時,你會如何回應?

根據美國雇主點評網站Glassdoor 2019年的多元化與包容性調查顯示,18至34歲的年輕員工中,有52%曾遭遇或目睹職場年齡歧視,比率遠高於55歲以上員工的39%。

對此,肯特大學教授艾布拉罕姆斯(Dominic Abrams)指出:「年齡歧視是雙向的。雖然人們經常對年長員工抱持刻板印象,認為他們較難適應新環境,但年輕人往往更容易遭受各種形式的偏見和歧視,包括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

麥肯錫(McKinsey)和非營利組織Lean In的研究則發現,職場年齡歧視中,年輕女性更可能是最大受害者。

相較於年輕男性常常靠著「潛力」就獲得晉升機會,年輕女性往往需要憑藉「實際成就」才能向上流動。這種差異凸顯了職場中性別與年齡的雙重偏見,也提醒我們在追求職涯發展時,需要更有策略的應對這些挑戰。

破解職場「年齡歧視」的3大策略

面對這種情況,Lean In執行長托馬斯(Rachel Thomas)表示,最有效的回應其實出乎意料的簡單,只要帶著最親切的微笑,不卑不亢的問:「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當你遇到質疑時,可以用溫和且好奇的態度提出探詢性問題。例如:「我真的很想理解,這樣我才能做得更好」,或「您的意見對我很重要,能否詳細說明?」這種方式不僅能迫使對方思考其偏見,還能在不產生對立的情況下,達到溝通效果。

其次,持續記錄自己的工作成就和貢獻。你可以建立一個「成就清單」,不論大小事都要記錄,在績效面談或爭取新機會時,用具體數據說服主管,消除可能存在的年齡偏見。主動分享這些成就,也能讓你的工作成果更容易被看見。

第三,建立真誠、雙向互動的導師關係。托馬斯建議,與其直接找一個主管或前輩,綁定他成為你的導師(mentor),不如透過時間建立自然的互動關係,找到這樣的角色。如此一來,這種關係就會是雙向的。定期與導師分享他們的建議如何改變你的職涯,能激勵他們持續提供支持。

面對年齡歧視,職涯顧問弗萊斯納(Laura Fleishner)指出,最好的應對方式是講述一個令人驚奇的故事。「如果你很年輕,就分享一個你如何完成重大專案的經歷;如果你較為資深,則可以分享你如何快速掌握新技術的經驗。」

在職場中,年齡歧視往往源自於對一個人的動力、體力和技術能力的刻板印象。面對這樣的偏見,你必須主動出擊:在履歷和面試中展現對工作的熱情,用具體事例證明你快速學習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打破年齡的框架,不是被動等待別人的認同,而是透過專業表現和持續成長,主動贏得職場上的尊重與機會。

資料來源:CNBC
核稿編輯:林易萱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