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年紀比較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3個我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1.不願讓資訊公開透明

有些上司不知是否是能力不夠,怕被下屬看穿其三腳貓功夫,喜歡搞「資訊落差」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他們知道只要下屬沒有足夠的資訊,自然無法做出更貼合實際情況的方案,因此不即時共享資訊,以此來「打壓」下屬,讓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只要下屬擁有更多資訊和資源,不一定會做的比上司差,但這就讓上司少了審批的「權威感」。

這種上司不知道,要成為新世代景仰的Leader,靠的不是高高在上威嚴的表象,而是願意放下身段,不藏私分享資訊,一起帶領團隊共同解決問題的主管。想成為大家自願跟隨的Leader,僅靠「耍手段」沒有用。

2.習慣用老規矩辦事情

我過去修讀創業系,上過團隊領導力相關的課程,了解如何在團隊合作初期了解彼此的溝通偏好、工作模式,才不會在後期產生「與預期落差」,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過去在學校的團體合作中,我也一直實施這樣的做法。

然而,我發現有些上司每天忙於工作,沒有持續為自己進修管理能力、注入新思維。

我曾遇過一個主管,質問我為什麼不能「熬夜」把專案做出來。我告訴他,我平常習慣早睡,一次熬夜會毀壞之後幾天的生產力,對公司也是損失。不過,我也表示自己是「早起的鳥兒」,可以更早起用更清晰的腦袋、更高的效率完成任務。

主管彷彿第一次聽到這種回覆,為我「沒被他嚇到」的淡定態度感到驚訝,只得啞口無言說「好,那你就早起做」。

每個人適合的工作方式不同,管理方式應當保留彈性。

3.說話不明不白,要讓人猜

你是否遇過這種情況——在討論的關鍵時刻,需要上司拍案做決策時,他卻講解的很含糊,然後急趕往「下一個會議」。會議室中留下一臉錯愕的下屬們,只好圍在一起討論,猜測主管「到底想要什麼?」,生出一個「覺得是主管想要的方案」。

結果方案交出卻被打槍,主管才做完整的說明和解釋,下屬們只好重新來過,再做一版。原先投入的時間都浪費掉,又回到了原點。

「讓人猜」和「忙碌」也許反應了主管高高在上的形象,但「解釋的不明不白」也代表他無法精準表達。此外,也隱含著這件事情「可能沒有這麼著急」,先拿一些任務搪塞下屬時間的意涵。

但既然如此,利用這些時間讓下屬做一些能提升專業技能的訓練,等到真的需要人力時再全力以赴,難道不是更有效率的辦法嗎?

*本文獲「劉懿璇」授權轉載,原文:職涯發展|Z世代親身揭露,三個最不喜歡的職場氛圍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