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3月11日閉幕的中國兩會,今年開出的經濟目標是經濟成長率5%、通膨率3%,對面臨通縮壓力的中國而言,其實極具挑戰性。

中國總理李強也在會上坦承要實現今年目標「並非易事。」彭博預估,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會落在4.6%;摩根大通則指出,中國今年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只會緩幅度上升到1.2%。

不過,值得關注的並非目標與現實有多大落差,該解讀的是,這樣虛高的目標背後在號召什麼?中國又會以舉國體制推動什麼新成長動力?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中國政府不會竭盡一切達成5%目標,真正的目的是一次徹底轉骨以擺脫當前困境。而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質生產力」一詞,在兩會期間許多場合上不斷被提及,在中國政府沒有提出一套明確的經濟改革計畫下,該詞成為最受關注的經濟政策焦點。

傳統產業投資停滯 高科技業成中國新動力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中企積極投入AI!多項指標領先美國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新質生產力」最早是習近平在去年9月底考察黑龍江時首次提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指出,兩會工作報告寫入這個名詞,代表「中國正在持續建構新的宏大理論來推動發展。」

講白了,該名詞就是在提倡產業轉型,關鍵在於所謂「新質」是由中國掌握、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新賽道科技。

中國AI應用元年》
憑龐大製造業盼兩年內超美

人工智慧(AI)當屬最重要的新質生產力,也是兩會的焦點之一。此處所指的AI,並不限於當今最紅的生成式AI。雖然現在中國進入「百模大戰」(指百個大型語言模型),但據《紐約時報》報導,許多中國公司AI模型都是「西方模型的微調版」,目前還明顯落後於美國。

中國在AI領域真正的優勢,是在工業(to B)的應用。如中國網路安全公司奇虎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