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成了中國年輕人最流行的熱門字。當美國年輕人寧願借錢來享樂,中國年輕人卻是揪團存錢,反映了中國經濟成長停滯,年輕人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希望我們都能成功、變得更有財務紀律!」小紅書上一位博主名為「自律的鴻鴻學姐」,公開徵求相互督促存錢的夥伴,並特別限定要同齡的大學生。

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仍在持續,但CNBC報導,中國的年輕人正在反其道而行,積極投入「報復性儲蓄」。

美國Z世代享樂至上
揹債也要旅遊、看演唱會,拒絕提高儲蓄比例

中國年輕人的趨勢,與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據Intuit的繁榮指數報告,73%的美國Z世代稱,他們不願提高儲蓄比例或通過節流來累積存款,寧可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報告指出,即使美國人的信用卡欠款總計高達1.13兆美元,卻未能阻礙他們消費。Bankrate的調查顯示,約有38%美國成年人,為了旅行、外出用餐和觀看現場娛樂表演,預計在未來的一年背負更多債務。

中國Z世代反向消費
找折扣優惠、買剪標平替品⋯不花一毛冤枉錢

同時間,報復性儲蓄卻是中國社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年輕人設定了相當極端的每月儲蓄目標。一位26歲、帳號名為「小宅宅」的女生,詳細記錄了她如何將月花費控制在人民幣300元(約新台幣1,345元)內,或者把每日餐費控制在人民幣10元。

其他中國年輕人則在社群媒體上誠徵「存錢搭子(夥伴)」,他們會建立群組,每天貼出自己的每月預算、今日花費與可用餘額,相互督促。有人甚至到老年人社區食堂用餐,以節省開支。

「中國年輕人展現出一種報復性儲蓄心態,」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董事總經理雷小山向CNBC表示。不同於其他2010年代的年輕人經常入不敷出、借錢去買名牌包、iPhone等奢侈品,現在的他們開始增加儲蓄。

相關流行用語如「反向消費」、「摳門經濟」,也反映了中國年輕族群緊握荷包的現象。反向消費指有意識減少支出,摳門經濟則是積極尋找折扣和優惠,追求高CP值的生活方式。

社群媒體上,更有許多實踐的方法。例如網購時,搜尋化妝品加上瑕疵,買衣服加上剪標、買日用品加上散裝,或是搜尋平替品。在購買高單價物件,或是會員制服務時,則尋求試用的機會,或是小成本試錯,先單次、單月消費,避免自己花上冤枉錢。

中國年輕人不願花錢了?
真相:青年失業率飆破14%,只能減少開支

為何中國年輕人在消費上變得越來越謹慎?龍洲經訊(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主任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認為,他們可能和其他人感受的一樣,經濟表現不佳。

上海紐約大學助理教授缪佳指出:「人們不願意花錢,是一個真實現象。對一些年輕人來說,因為他們找不到工作,或發現難以增加收入。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減少開支。」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2%,這遠高於5%的全國平均水準。雷小山說:「自信和衝動在年輕人中消失了。市場要恢復繁榮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才會更放心地進行報復性消費。」

消費一直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當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改變時,可能重塑中國經濟的成長策略;但從個人角度來看,儲蓄有利於年輕人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與存下一筆緊急預備金,以便面對未來的經濟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CNBC小紅書Bankrate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