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理財?難道把辛苦賺來的錢存進銀行,等退休時再慢慢使用,不是更簡單嗎?

當然可以,但這樣做的風險是,你的錢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不是「金額數字變少」,是它「真正的價值」正在減少,主要是因為通貨膨脹,正悄悄侵蝕它的價值。

什麼是通貨膨脹?

首先,什麼是通貨膨脹呢?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高,而你手中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舉個例子,30年前,一碗滷肉飯可能只需要10元,但現在可能要花30元,價格足足翻了2倍。如果你的收入沒有增加2倍,你能買到的東西也會減少。

為什麼錢放在銀行裡會越來越不值錢呢?事實上,存款帳面上的金額並沒有減少,但它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如果用每年通貨膨脹率2%來計算,今年100元能買到的東西,明年就需要102元,再隔一年可能要104元。而同時,你存在銀行的100元,利息加成後也許變成101元或102元,但還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結果是,2年後,你手上的錢已經買不起2年前的相同商品了。

因此,不論你現在事富有還是拮据,只要你有現金在手,都需要學會理財。你必須將資產配置在能超過通膨的地方,像是基金、股市、債券、房地產,甚至是某些保險商品,才能確保你的實質購買力不被侵蝕。

通貨膨脹不僅影響理財,在任何與金錢相關的決策中,都應該考慮它的影響。以下我會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手上有100萬元的現金,錢放在保險箱裡會發生什麼事?

假設你現在手上有100萬元的現金,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是把這筆錢放在保險箱裡,隨著每年2%的通貨膨脹,這筆100萬的實際價值會逐年下降。

20年後,這筆現金的購買力只剩下67.3萬元左右。與其放到那時候讓它只值67萬,不如現在就把錢用掉,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如果你希望在20年後保有跟現在一樣的100萬元購買力,那你需要將這筆錢投入會增值的理財工具,並且使其增值到約148.6萬元,才能達到相同的購買力。這樣的增值,同樣適用於你的薪水。

如果薪水沒有逐年增加,那麼實際上,你的生活水準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下降,相當於變相減薪。由此可見,無論是管理資產還是提升收入,理財都是每個人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要理解通貨膨脹的影響,並透過合理的財務規劃,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

買年金險划算嗎?

我們常聽到的年金險計劃,通常是繳費一段時間後,從某個年齡開始,每年固定領取一定金額。然而,在考慮這類商品時,通貨膨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舉個實際例子來說,一位42歲的先生想為退休生活做準備,選擇投保一份年金險。

根據保險業務提供的方案,他需要從現在開始每年繳87萬6千元,繳到60歲。60歲之後,他每年可以領取120萬元,直到身故。表面上看起來,這位先生只要活到74歲就能把本金全部拿回來,之後領的都是賺的。

但實際上,情況沒那麼簡單。如果我們把每年2%的通貨膨脹率計算進去,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繳費期間,雖然每年都固定繳87萬6千元,但隨著通膨增加,這筆錢的實際價值會逐年減少。

簡單來說,繳了18年的1576萬8千元,考慮通膨後實際繳出的金額相當於現在的約1340萬元,因為隨著時間推移,金錢的購買力會慢慢縮水。

年齡 總繳金額 計算2%通膨的實際繳納金額
總計 15,768,000 13,395,680
42 876,000 876,000
43 876,000 858,824
44 876,000 841,984
45 876,000 825,474
46 876,000 809,289
47 876,000 793,420
48 876,000 777,863
49 876,000 762,611
50 876,000 747,658
51 876,000 732,998
52 876,000 718,625
53 876,000 704,534
54 876,000 690,720
55 876,000 677,176
56 876,000 663,899
57 876,000 650,881
58 876,000 638,119
59 876,000 625,606

再來,我們看看60歲後每年領回的120萬。乍看之下,120萬似乎很多,但實際上,60歲的120萬經過通膨調整後,實際購買力大約只有現在的84萬元。這是很多人在投保時容易忽視的問題:我們往往會用現在的金錢價值來衡量20年後的金額,卻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影

年齡 領回金額 計算2%通膨後的實際領回金額 累積實際領取金額
60 1,200,000 840,191 -
61 1,200,000 823,717 -
62 1,200,000 807,566 -
63 1,200,000 791,731 -
64 1,200,000 776,207 -
65 1,200,000 760,987 4,800,399
66 1,200,000 746,066 -
67 1,200,000 731,437 -
68 1,200,000 717,095 -
69 1,200,000 703,034 -
70 1,200,000 689,249 8,387,281
75 1,200,000 624,274 -
80 1,200,000 565,425 14,578,522
85 1,200,000 512,123 -
90 1,200,000 463,845 19,657,497

因此,應該把這120萬視為84萬來考量,因為這才是它在未來的實質購買力。隨著年齡增加,這120萬的實際價值還會繼續縮水,到了80歲時,它的購買力只剩下現在的56萬5千元左右。換句話說,這份保單必須等到80歲,才能領回實際超過你所繳出的保費,而不是74歲。

80歲?這剛好是目前男性的平均壽命。

這裡其實就透露出保險公司厲害的精算技巧:他們會根據平均壽命來計算你該從幾歲開始繳費、繳多少錢,讓你在年滿某個年齡後開始領取,並且剛好在平均壽命時達到「回本」。如果你在平均壽命之前離世,保險公司就賺到了;而如果你活得比平均壽命還長,那麼你才是真正賺到的那一方。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年金險表面看起來保障十足,但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實際的收益可能會比預期低得多。因此,購買這類保險時,務必要將通膨的影響納入考量,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