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暢銷書《給予》(Give and Take)是以一套論點為基礎:世界上的人大致可分3種──給予者(giver)、索取者(taker),以及互利者(matcher);研究發現,最成功的人通常是給予者。

當你得知慷慨大方竟然與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成績、更高的生產力,以及更頻繁的晉升有關時,可能又驚又喜,我的反應確實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因此以為你需要付出更多才會成功,那就忽略了一個關鍵:格蘭特的研究也指出,最難成功的人通常也是給予者。給予者比較可能過勞、工作進度落後,甚至成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或訴訟中的原告。

最頂尖的給予者vs最底層的給予者

在成功階梯頂端的給予者與底層的給予者之間的關鍵差異,在於他們如何劃清界線。

格蘭特指出:「成功的給予者,不會總是想辦法幫助對他提出要求的所有人,而是把他的慷慨大方留給給予者與互利者。他們會先騰出時間以便完成工作。他們幫助他人的方式,不僅為自己帶來活力,也可以做出獨特的貢獻。」

不懂得拒絕他人的給予者,因為過度付出而精疲力竭,很容易淪為投機者占便宜的對象。他們為了與人和睦相處而吃悶虧,為了團隊和諧而壓抑任何疑慮。當他們過勞時,他們不懂得拒絕要求來減輕負擔,而是把冥想、寫感恩日記列為代辦事項,徒增自己的負擔。

當我們因表現良好而獲得父母、師長、教授、老闆的獎勵時,我們會開始渴望掌聲、感謝、高分所帶來的多巴胺刺激,但這種取悅與迎合他人的習慣可能導致長期的匱乏——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金錢、精力來好好思考。

壓力與疲憊甚至會暫時降低智商,使人容易回想起不愉快的記憶,以及有礙我們做正確決定的能力。這些效應不止影響我們自己而已;研究顯示,感覺最分身乏術的管理者,其領導的團隊績效最差,利潤也最低。

對人過度慷慨,會削弱你的力量和影響力

當我的學生們反省自己不願拒絕他人的原因時,主要是擔心傷了對方的心。但是,還有其他的原因:害怕錯過是一大主因。

有人提供獨家或時間有限的機會時,我們可能會擔心錯過難得的機會。我自己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而且我實在很不好意思說,以後我可能還是會這樣做。

另一大原因是互惠。如果我們答應對方,對方就欠我們人情了。這原因並不愚蠢,卻很功利。

最後一個原因是,許多人樂於助人。如果我們覺得老天待我們不薄,我們也會想要回饋社會。或者,如果我們覺得人生充滿磨難,可能會想要避免他人跟我們一樣吃苦。這種善心令人佩服,但如果我們等人開口求助時才伸出援手,這種施予方式並不公平。

說「不」挑戰可以幫你學會避免那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負擔,也可以幫你管理機會成本。如果你答應了這項要求,你必須拒絕什麼?如果你拒絕這項要求,你就有餘裕做哪些事情?

當你對自己的慷慨施予毫不設限時,善念會削弱你的力量及影響力。懂得拒絕就能創造重要的界線,別讓自己變成以快樂的表象來掩蓋內在疲憊的人,那很容易讓你陷入崩潰。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視內心的指南針。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影響力是你的超能力

書籍簡介

《影響力是你的超能力:耶魯熱門課程,解鎖人際影響的心理運作,自信開口、聰明談判,讓人一口答應你》

作者:柔伊·錢斯(Zoe Chance)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01/31

作者簡介

柔伊·錢斯(Zoe Chance)

是作家、教師、研究員和氣候慈善家,她對「人際影響力」這個話題非常著迷,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教授、研究、撰寫、談論影響心理學,因為那是快樂、成功,以及拯救世界的祕訣。她的影響力課程「掌握影響力與說服力」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最熱門的選修課,她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刊物上。她曾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電視與媒體。Google運用她的行為經濟學架構做為飲食指南的基礎,幫全球數萬名員工做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在耶魯大學任教之前,她從哈佛大學取得行銷博士學位,做過登門推銷、電話行銷等銷售工作,也曾在美泰公司(Mattel)管理產值2億美元的芭比娃娃品牌。現與家人住在康乃狄克州的紐黑文(New Haven)。本書的一半版稅將捐贈相關機構以解決氣候危機。zoechance.com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