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與巴菲特相提並論實在是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但我認為我們有幾個共通點。

第一點是同樣上了年紀(笑)。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比我大6歲。就連巴菲特都還活躍在股市第一線,所以我不能拿年齡當藉口。

以投資風格而言,我們也有相似之處,例如只買進「自己能理解的事業內容」、「預測公司長期的業績良好」、「股價夠便宜」的個股。

說穿了,我認為能夠長期投入股票市場,沒有被洗出去的投資人,多半是一方面擁有自己的投資風格,另一方面也有(與其他成功者)類似的投資風格。

此外,我也認為「錢財乃身外之物」。不亂花錢。也不對自己說謊。

比起乏味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活著才是理想人生

2023年4月,巴菲特在接受訪問時這樣回答:「如果有人告訴我:『不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一輩子只能吃花椰菜和其他幾種青菜的話可以多活1年。』我大概會說:『不用多活1年也沒關係,讓我吃我想吃的東西。』

我認為幸福會給壽命帶來相當大的差異。而我在吃熱狗及巧克力聖代、喝可樂的時候最幸福了。」

曾經有人對我說:「該退休了」、「該考慮身體的狀態了」,我覺得他們真是多管閒事。

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比起只在意健康,不敢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著乏味的生活,我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活著絕對是比較理想的人生。

與其花時間羨慕別人,不如靠自己的力量開創人生

當然,我有很多地方跟巴菲特不一樣。首先,我們出生時的環境差很多。我出生在貧窮農家,而巴菲特出生在富裕家庭,父親是證券公司的老闆,還當選過美國眾議院議員。

若說「本多終勝」才是投資股票的硬道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非常羨慕巴菲特。假如我擁有他那樣多的本金,現在不曉得能滾出多麼龐大的資產。

可是,羨慕也無濟於事。與其把力氣浪費在羨慕別人上,還不如動動自己的頭腦和身體,靠自己的力量開創人生。

我們的投資手法也不一樣。我以當沖交易為主,巴菲特則以長期投資為基本策略。另外,我隨時當沖約80檔個股,長期持有約20檔個股,巴菲特基本上專注於收購優良企業,或大量取得該公司的股票。

但從投資或人生的本質來看,我認為這些差異根本微不足道。買進好公司的股票,享受投資交易,享受人生。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對於我這樣的人生觀,經常有人認為「自己做不到」、「只有你才能辦到」。問題是,我和你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也經歷過震災和大病,在泡沫經濟破滅時賠掉大部分的財產,經歷過許多悲慘的遭遇。

要舉出不做出改變的理由很容易,可是讓我來說的話,只要真正想做,就沒有任何不去執行的理由。

巴菲特77歲時,資產增加了100億美元。聽到這個數字,我只覺得「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行」。各位讀者也是,如果能找到「那個人都這麼努力了,我也不能偷懶」的標竿,人生或許會更有鬥志。

如果能讓各位覺得「88歲的藤本茂都能辦到,我應該也行」將是我的榮幸。我也會為你的人生加油!

*本文摘自野人《88歲神級散戶「日本巴菲特」茂爺爺投資心法

書籍簡介

《88歲神級散戶『日本巴菲特』茂爺爺投資心法:用「126法則」滾出18億円資產的69年股海交易術》

作者:藤本茂
譯者:賴惠鈴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4/09/25

作者簡介

藤本茂

1936年出生在兵庫縣的貧窮農家,是4個兄弟姊妹的老么。

高中畢業後在寵物店工作,認識了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客戶,因此在19歲開始投資。離開寵物店的工作後,他一邊經營麻將館,一邊專注於股票投資,並於1986年因投資可轉換債公司債而成為專業投資人。

2002年,66歲時第一次購買了個人電腦並開始網路交易。他在交易時會開著「日經CNBC」頻道聆聽市場和經濟新聞報導,同時用3台電腦查看大約80支股票。每月交易量高達6億日圓。視當沖交易如命,重視技術指標,打定主意有生之年都要活躍於當沖交易第一線。「投資不受年齡限制」是他的座右銘。

經歷過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2008年雷曼風暴,原本擁有的10億日圓資產縮減到只剩2億,目前資產總額已回升至18億日圓。他擅長技術分析,再加上經驗與直覺,不向坐擁巨額資金的機構投資人低頭。每天凌晨2點起床,投資經歷長達69年,是現年88歲的資深當沖客。

他雖擁有上億資產,生活卻不奢侈,一頂帽子縫縫補補補戴了超過15年,唯一偏愛的就是美食、水果和魚,偶爾會坐電車去吃鰻魚,或吃龍蝦、河豚配上一瓶啤酒,認為「與其(在飲食上)講究健康,更想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享受投資交易,享受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這麼回事」。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