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1992年開始。那時我還在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讀大四,倫敦一家全球投資銀行就提供我一份令人垂涎的工作,我的訓練在倫敦開始,公司安排我住進肯辛頓高檔地區一間價值不菲的公寓。夜復一夜,公司長官在倫敦最好的餐廳設宴款待我和同伴,介紹我們認識組織和組織文化。
經過6星期的訓練,我被送往紐約辦公室開始工作。不同於我在倫敦飄飄然的日子,這裡的日常文化就是典型的華爾街文化:嚴酷、無情、令人筋疲力竭。
像我這樣年輕投資銀行分析師通常會枯坐一整天,等待常務董事在下午5點左右「砰」的一聲把一堆工作扔在我們桌上,然後我們就得埋頭苦幹到凌晨3、4點。當旭日東升,睡眼惺忪的我們進廁所洗把臉、喝大量咖啡醒醒腦,迎接從7點半魚貫而入的資深團隊成員。
6個月後,我受夠了,我決定辭職。公司投入那麼多時間金錢訓練我,現在我卻要提早離開2年計畫,我相信上司一定氣炸了。
出乎意料的,負責批我辭呈的執行董事反倒悠悠的說:「瑪妮莎,我們會想念妳的,但這對妳是好事。在妳建立家庭之前離開,妳的家人就不會對這種財力和生活方式習以為常,害妳永遠無法離開了。」
另2位備受敬重的高階主管分別請我進他們的辦公室、關起門來跟我道別,流露差不多一樣的情感。他們都夾雜痛苦和無奈的給了我這句有先見之明的告誡:趁現在還來得及,快離開。
不幸的是,我從來沒有真的「離開」。後來,我還是為我對金錢、工作和成就的有毒信仰深深折磨,以至於接下來二十多年,甚至比在華爾街時工作得更辛勞,直到49歲才猛然驚醒,發現自己困在自己創立的邪教:「永遠不夠」的邪教裡。
而我的經驗並不獨特。如今,Podcast、雜誌、報紙專欄都訴說著類似的故事:世界各地的民眾辭去工作,試著少做點、多玩點、欣然接受從正向心理學到冥想等實務,嘗試體驗真正的人生,而不只是人類的作為。
允許自己少一點成就
在採訪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工作生涯專家、工作狂,以及和工作與金錢有健康關係的一般民眾之後,我想為所有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永遠不夠的人,提出一個令人信服而違反直覺的論點:要過充實、愉快、有連結的生活,就少一點成就吧。
當你決定少一點成就,就是給自己停下來、喘口氣的時刻,想想你正在追求的是真實、有意義的事物?或只是把自己逼瘋而已。
要是你撥出24小時,什麼重要的事情都不做會怎麼樣呢?你不必完成任何事,你只需要探索快樂;對自己寬容點,別做評斷;不管你這一天如何進展,好好享受脫離「永遠不夠」邪教24小時的感覺就對了。
我明白很多人連一天假也不能休,甚至週末也不能,否則就會面臨財務困頓。但正如同我們偶爾需要請一天病假來從流感痊癒,「少一點成就」的心理健康日,能幫助我們從「永遠不夠」的惡習恢復及重設。
一個印度脆餅的攤販,過著投行家夢寐以求的生活
有一個切題的故事,我聽過從各種文化觀點重述的版本,下面是我喜歡說的版本:有位男士很會做印度脆餅,一天下午,一位投資銀行家順道來那位男士的攤車,試試他已經聽聞多時的美食。
咬了幾口,他轉頭對攤販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印度脆餅了,真不敢相信你竟然是在小攤車賣。」
攤販聳聳肩,但銀行家看到龐大的商機在眼前展開,他在車子前面來回踱步,發表他的高見:「首先,你該貸款打造適當的中央廚房。你的事業會大幅成長,你需要聘請許多員工,建立配銷網。然後你可以買下工廠來製造你目前1000倍的脆餅材料,然後在世界各地的超級市場販售。然後你就可以讓公司上市了,那時你會非常有錢,可以退休,悠閒的躺在吊床上發呆了。」
銀行家轉頭等他反應,但脆餅師傅已先一步撤到附近一棵樹,在他的吊床裡搖啊搖,面帶微笑,很快進入夢鄉。
有時候,透過成就少一點,你可以聚焦在原本真正想做的事:不論是多陪陪家人、有多點空檔旅遊,或只是在搖來晃去的吊床小睡片刻,不被打擾。
用自己的力量,決定你想過的生活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念頭:我這麼努力工作,已經把油門踩到底了,為什麼還是不快樂、不滿足、孤單、害怕、羞恥?你只是在經歷這個社會的症狀。
這個社會建立在錯誤的信念上,即我們集體焦慮的解決之道,是追求更多的工作、更多的金錢、更高的聲望。
「更多」是執迷物質社會的燃料,但擁有更多,並非通往美好人生的途徑。在社會重視幸福勝過生產力的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必須選擇運用自己的力量,來決定我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可以表現得像是已經相信自己富足——不論我們的同事、朋友、鄰居、家人或有錢的親戚說,在錢、工作和成就方面,我們該或不該做些什麼。我們可以溫柔的謝謝他們的忠告,但仍選擇過著財務健康與情感財富兼具的均衡生活,我們都可以選擇活在「心富」。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心富》
《心富: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打破「成就至上」的致富心法》
作者:瑪妮莎·塔克爾(Manisha Thakor)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9/30
作者簡介
瑪妮莎·塔克爾(Manisha Thakor)
威爾斯利學院學士,哈佛商學院MB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美國國家金融教育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華爾街日報》財富專家小組成員,CNBC財務顧問委員,金融教育顧問公司MoneyZen創辦人。
曾在金融業服務30餘年,擔任過多家投資顧問公司要職,長年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Real Simple》和《Women's Health》等刊物撰寫文章,並在《NPR》、《PBS》、《CNN》等媒體發表專業評論,致力提倡女性的經濟自主,同時也是全美國該領域的思想先驅。
另與莎朗.凱達(Sharon Kedar)合著有《自立自強》(On My Own Two Feet, 2007, 2013)、《財務赤裸》(Get Financially Naked, 2009)。《心富》是她的最新代表作,一出版就獲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平台「年度最佳好書」的肯定。現居於奧勒岡州和緬因州,在城市和鄉村兩地之間遨遊。
官方網站:MoneyZen.com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