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大學時,有一個同學很羡慕我的孩童時期,我大惑不解,畢竟我出身窮,又經常被打,這樣的孩童時期有什麼好羡慕的?

那位同學出身很不錯,有不少我不會的才藝,例如拉小提琴,或者去過哪裡旅行,但我都沒去過。而且,我也沒告訴過他,我是怎樣成長的。他為何會突然談這個話題?於是我問了他原因。

從小學才藝、出國玩,但卻說自己沒談資、不有趣

他說,因為我常常能談到以前的電影、電視劇、卡通片,或者一些有趣的書。所以他覺得,就算我的出身再差,我的成長期應該在某種意義上是很豐富的。相較來說,他就沒有接觸那麼多種東西、沒看那麼多電視,也沒看那麼多電影,所以他不像我有那麼多談資。

在跟別人交往時,他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談,所以他要認識新朋友、混進新圈子比我難。他也覺得,我寫的文章他很喜歡,他也很想寫出來,但是他自覺童年枯燥,也寫不來。雖然小時候學了很多東西,但拉小提琴這種話題,要怎樣拿來交朋友呢?比起什麼才藝,他更希望小時候的自己是個電視兒童,這應該會更快樂,也能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

他的父母讓他擁有那麼多的才藝教育,是希望他擁有一些高尚階級的興趣與技能,使他能成為高階級孩子的朋友。

但他成年之後卻觀察到,其實人類不分階級,都會被有趣的人吸引。如果你是個有趣的人,你就會交到很多朋友,朋友裡總不乏高階級出身的人。而且,能夠說無限個有趣的故事、談無限種有趣話題、體驗豐富的人,才是大家真正想交的朋友。

他小時候的時間都花在補習班或才藝班,其實他更想看完《聖鬥士星矢》或是多看一集《哆啦A夢》。如果沒看到,他心裡就會一直好奇、想知道故事發展,這種好奇心讓他很喜歡跟我這種愛看電視的人談,因為我可以跟他談他成長期遺漏,而且真正想要、充滿懷念的部份。

他自己學了的那一堆「興趣」,反而被封印了起來。因為,他自己不覺得很有趣,只是被安排的東西,對他而言又能是什麼好回憶呢?

當然,我不會跑去反駁「你家有錢卡好」這種話,這真的沒意義。我能理解他說的是什麼,只是我沒想到「愛看電視、看電影,能背出周星馳台詞」這種被社會說是沒營養的事,最終變成了一種營養,甚至是一種本錢。

他提出的說法其實很有趣,是一種另類的「贏在起跑線」。

另類的贏在起跑線:當一個有趣的人

認為才藝教育可以讓階級向上流動的想法,本質上就是認同高級。階級要向上流動,需要的是跟上層階級的人建立關係,讓階級在你之上的人給你機會。所以學習才藝、增加你跟那些人交朋友的本錢與機會,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

可是他還有一個前題,那就是「別人想和你交朋友」、「你是一個別人想要認識的人」,就算會拉小提琴、會珠算,又去過非洲旅行,但別人沒興趣跟你交朋友、覺得沒話想談,你會才藝又怎樣?你得先是一個別人感興趣的傢伙,你擁有的才藝能令你錦上添花。

況且,當我跟不同階級的人談天時,你跟他們說他們熟悉的東西,其實也真的無話可說。就像我那個懂拉小提琴的朋友,並不會想跟我談論小提琴。你去跟有錢人談馬術,他們懂的比你多,你還是少班門弄斧好了。他們反而有興趣跟你談他們人生中不懂、生活環境中沒有的東西。你沒去過西班牙旅行,他們也沒去過中國打工;你沒有入賽馬會吃飯,他們也沒有在電玩打過架。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通常不是早已很熟悉的東西。

終究,你還是得先成為一個別人想要結識,並且有趣、可靠的人,這才是根本。

這世界上有些起跑線,像是家底、階級,其實很難有什麼更動,知識、教育則僧多粥少。成為一個有趣、可以跟很多人交朋友的人,也是一種贏在起跑線。我也認為,這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他吸引到的朋友,才有可能為他開創超越階級的未來。

*本文獲「Chenglap 文章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社會觀測#144] 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才能贏在起跑線

*看更多,請訂閱作者Patreon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