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自己快要輸給欲望或誘惑時,先停下來問自己:「過了10分鐘、10小時,甚至10天之後,我會怎麼想?」

這個規則看起來可能沒那麼有力,但很有用。因為它強迫你去思考自己的未來,以及看到當下的行為會如何影響未來,無論那影響是好是壞。

很多時候,我們或許都很清楚自己正逐漸喪失意志力,或者在做某些有害的事,卻不會因此停下來,因為我們不會把這些事,跟未來將面對的後果做連結。

問出「過了10分鐘、10小時,甚至10天之後,我會怎麼想?」能夠幫助你快速將現在與未來連結,並讓「紀律是否成功」顯現出差異。

為什麼時間的間隔是10分鐘、10小時和10天呢?因為,這方式有助於你了解一段短時間、遵守紀律的享樂或安逸,如何與長期的結果相關。10分鐘後,你或許會感覺良好,可能只有一點愧疚感一閃而過;10個小時之後,大部分的感覺則是羞愧、懊悔;10天後,可能會被懊悔的感覺消耗殆盡,因為你已經了解到自己所做的決定和行為,對長期目標造成什麼樣的負面結果。

另一方面,或許你遵守著這項規則,而且清楚明白目前努力不懈的過程所出現的一個小失誤,並不會讓10天後或未來有所不同。如果是這樣,你就可以放縱自己一下,而且不要為此感到罪惡或愧疚。

來實作一次,假設今天你得決定「要不要為了和同事聚餐,而在健身課請一次假」。

也許你才剛開始運動,還沒有養成持續的習慣,這個「缺席一堂健身課」的決定,可能會增加以後缺席更多堂課的可能性,甚至因此不去健身了。

那麼,想想這件事若是經過10分鐘、10小時、10天以後,自己的感覺會如何?10分鐘後,嗯!還不錯,但有一絲絲後悔的感覺,不過嘴裡還是吃著千層麵或冰淇淋,高興的感覺還是持續著;10小時後,幾乎剩下懊悔,喜悅的感覺早已蕩然無存,因為你的運動減重計畫完全失敗;10天後,絕對是百分之百的懊悔,因為被打破的紀律,在那時已然失去意義,成為腦中一種微弱的記憶。

千層麵或冰淇淋並沒有帶來永久的好處,反而帶來永久的代價以及難以揮去的脂肪。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運動已是一種持續、且能夠讓你十分投入的習慣,那在思考10天後自己的感受時,你很快就會明白,「缺席一次」對你長期的紀律或目標不會有太大傷害。

而且當你不再受這個法則支配,或讓意志力陷入非常兩難的困境,你可以再問自己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打破意志力,經過10週後,或甚至更長的時間後,會造成什麼影響?你可能會想要將時間拉長到10週,如果你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做長期決策或企劃的話,你會更清楚其中的機會與代價。

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注意,就是「對自己誠實」,並且注意自己可能會合理化許多事或找藉口。

舉例來說,你可能試過戒掉某個上癮的習慣非常多次,沒想到都失敗、還強化了那個有害的習慣;或你過去曾因為某一次沒有遵守紀律,就養成不良習慣,那麼請誠實評估,自己會在10天或10週過後,出現什麼感受。

若是現在想要達成一個長期目標,根本不能有稍微懈怠,甚至不守紀律。一次的懈怠不會是個例外,或是特殊狀況,它多少反映出你的性格。

最後,無法誠實面對、或沒有能力去看清「合理化」和「藉口」的本質,這項規則有可能會是個無效的練習。

*本文摘自《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方言文化出版。

書籍簡介

《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

作者簡介
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

暢銷作家、人類心理學研究者、人類境況的研究學者,具有心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與數十位各界人士合作。他喜歡與家人健行、喝啤酒及嘗試畫畫,現居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著有《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譯者簡介
呂孟娟

雙寶媽,曾任職於日商,目前為兼職譯者。喜愛文字,喜愛戲劇,喜愛從文字中窺見這個世界。譯作有《圖騰的祕密》、《無冰的世界》等書。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