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匆匆又是一年。2024年開始了,新年新氣象,面對著嶄新的一年,我們也要以全新的姿態開啟新的征途。

從今天起,刷新自己、打破自己、成就自己。

1.刷新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Shawn Achor在《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Happiness Advantage)提到,快樂會讓人表現得更好,越快樂才會越成功。

一個人太過執著於過去的成敗得失、糾纏於眼前的挫折和坎坷,就很容易拖累自己前進的步伐。

人在職場上,要從基層做到高層,最重要的訓練是良好的心態。因為,當你越往上走,遇到的挫折和委屈就會越多。有來自於外部的挫折,例如環境不景氣、合作夥伴不給力;有來自於內部的委屈,像是老闆不贊同你、下屬不認可你⋯⋯。

很多時候,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但是,當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恰好是你修煉自己的開始。 

你要知道,你是在「借事修人,借假修真」,你現在受到的所有磨難全是假的,最終都是為了修煉你自己。

我舉個例子: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我在阿里巴巴做電話銷售。最初打電話時,我也常被客戶拒絕,受到客戶的冷處理。

有一次,有位客戶直接對我說:「小姑娘你不要跟我講,你什麼都不懂,我為什麼要聽你講?」然後就掛斷了電話。

我心裡委屈嗎?必定委屈,但委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我立馬回撥電話給客戶,誠懇的對他說:「說實話,你是我的第一個客戶,我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成交第一位客戶是怎麼樣的情形。您是我的偶像,我希望到您的年紀,能和您一樣成功。您能不能和我說說您成功的故事?」

這番話觸動了客戶,最終我和他聊了2個多小時,他也成為我的第一位客戶。

人生就是如此,當你心態對了,人生就順了。每個人都期望有更好的變化,當你開始改變自己心態的時候,這種變化就會發生。

所以,在新的一年裡,請把內心歸零、刷新自己心態,把每天都看作是一個新的開始,認真過好每一天。

2.刷新能力

《破框能力》一書中說:能力是一種優勢,同時也是一個陷阱。

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也很樂意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因為它能帶來存在感和滿足感。

但是,倘若你一直做的是你擅長的事,你擅長的能力就變成限制你成長的桎梏了,你的優勢就變成了短處。因此,要不斷刷新自己的能力,保持進化。

那麼,如何刷新自己的能力呢?一個人要提高能力,其實只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當你解決了你看似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你的能力就提高了。

稻盛和夫說,人的能力有無限延伸的可能,所以在設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然後,想辦法去實現既定的目標,在此過程中,也就提升了自身能力。

京瓷成立初期,產品很單一,稻盛和夫為了拉到訂單,號稱掌握了新型陶瓷技術。客戶提出問題:你們有這種新型陶瓷技術,那麼這個產品你能做嗎?

客戶拿出來的是被其他陶瓷廠拒絕的、難度很高的產品。為了拿到訂單,稻盛和夫立即回答:「可以,能做。」一旦做出承諾,他就想辦法兌現。沒有設備就去借,或者買二手設備。技術不夠,就傾注所有力量和熱情去研發。

到最後,京瓷從「不能做」變成「能做」,從不可能中孕育出了可能。技術得到突破、員工的能力得以提升,讓京瓷走上成功之路。

能力因需要而產生,你有多大的需要,就有多大的能力。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能產生多大的價值。所以從現在開始,不斷刷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3.刷新業績

不管你過去取得多好的成績,新的一年裡,你要從頭開始刷新自己的業績。定期讓自己歸零,不要讓過去的成功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走得遠。

新的業績要建立在新的目標之上,這個目標可能是策略目標、經營目標、競爭目標,也可能是你的生活目標或成長目標,但你一定要確定一個清晰的、合理的目標。

目標,是建立在需求和行動間的橋梁。沒有目標就會變得盲目、沒有方向,且目標太多,也等於沒有目標。

聚焦目標之後,就要制定每天計劃,讓行動清晰具體。因為,人性中有懶惰的一面。就算你定了目標,如果沒有強制性,很可能會一直拖延下去。

所以,你需要拆解目標,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是一個具體的、可行的任務。每月做什麼、每周做什麼、每日做什麼,細分到每天的日程上。

制定日程表,是為了建立你對時間的感知、細化時間顆粒度,從而更好的提升行動力。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透過撰寫To Do List來列出每日計劃。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做這件事要達到什麼目標,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麼、該怎麼做、有怎樣的方法和策略。每完成一件事情,我就打一個勾,直到做完所有的事情。細計劃、強執行,才能保證你獲得好結果。

最後,總結一下:2024最好的開始方式就是刷新自己,刷新心態,卸下心裡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刷新能力,保持進化,才能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刷新業績,拿到結果,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授權轉載,原文:2024最好的打開方式:刷新自己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