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嗎?」你是否在過去人生中的很多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思考這個問題的你並不孤單,因為很多人都跟你一樣有過類似的疑問。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一定有!我們才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四十多歲⋯⋯我們的餘生很長,為什麼現在就將自己定型?我們都是時間的「未完成作品」,還有好幾十年的「未完待續」。而要扭轉人生或許只需1年,何況我們還有好幾十年。

只有真的改變,才能真的改變。」這聽起來像一句廢話,卻是我一直用來提醒自己的座右銘。我們的人生確實還有好幾十年,也確實還有很多的可能,但前提是,你真的在刻意做出改變。否則,3、5年後的你跟今天無異,其他的可能更無從談起。久而久之,你這一生或許真的就定型了。

時間會自動流逝,但改變從不會自然發生,讓一切改變,從今天開始。

時間管理是透過技巧達成目標、改變現狀

時間管理的核心不在於,如何在24小時內做更多的事情,如何睡得更少、工作更多,如何更高效、更緊湊的做事,而在於如何透過技巧或工具達成目標、把事做成,並透過連續的成事,最終改變現狀、扭轉人生,讓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

先來講講我的故事。

我是早睡早起的困難者;我每天都做計畫,但每天都完成不了;我每年都列願望清單,可有一半實現不了;在看書時,我常常一本還沒讀完,又開始讀下一本;我是拖延症末期患者,喜歡把事情拖到不得不做時才做;我「看」短影音和「逛」購物網站時,經常停不下來。

在以上羅列的事情上,我並沒有把時間管理好。但我認為,真正的時間管理,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真正的成績,讓改變發生、實現真正重要的目標。

我認識很多把時間管理得很好、生活作息也很規律的人,但他們之中有很多人並沒有把對時間的管理能力運用到成事上。而我這種在時間管理上看起來一塌糊塗的人,之所以有機會透過一段一段的經歷,不斷讓自己的人生實現更多可能,是因為我在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上,絕對不含糊。

薪水從人民幣5000元到50萬,只用了1年半

我從月薪人民幣5000元的編輯,到月薪2萬元的新媒體營運經理,再到年薪50萬元的內容副總裁,只用了1年半的時間(編按:換算為台幣,約從月薪2萬2000元成長到月薪9萬元,再成長到年薪200萬元)。

從租住在北京五環外3坪的地下室,到靠自己在北京三環內買下三十多坪的房子,我只用了5年時間。

2018年,我辭職開始做公眾號(編按:微信商業帳號,類似Facebook的粉絲專頁),即使整個產業都在「唱衰」,我還是收穫了近100萬的粉絲。

從2017年起,我每年至少完成一系列的寫作,已經堅持了5年。從2019年起,我決定寫一系列關於個人成長的書,一年寫一本,已經出版了3本。

以上都是人生大事,我能在這些人生大事上「成事」,其中的原因值得關注。

我無法早睡早起、我有拖延症、愛滑手機,但是如果有了想達到的目標,受到激勵、收到正向回饋、看到希望,我就會拚命努力,這兩者並不矛盾。

接受這兩種狀態,並且在可控的情況下實現兩種狀態之間的平衡,可能才是正確的成事做法,畢竟我們都不是苦行僧。

不以目標為前提的時間管理,都是無用之舉

如果每天強迫自己早睡早起,卻毫無目標,不如多睡一下。如果每天高效工作,但工作並沒有創造收益,或者你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績效考核標準是什麼,不如先停下來,想清楚這些再繼續。

如果你每天讀書2小時,一年讀完了50本書,但只是盲目的讀,而且不知道如何運用書上的資訊。只是為了讀而讀,或者只是為了炫耀而讀,不如少讀、精讀一些適合自己的好書。不以目標為前提的時間管理,都是無用功。

真正的時間管理,不能只追求井井有條、規律平衡的美感,而是要把事做成,要抓住機會,為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做好時間管理,要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則,先確定策略,再決定戰術。確定策略就是找到目標,確定你想做成的事;而決定戰術就是找到達成目標的方法。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

書籍簡介

《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用目標管理時間,打造爆發性成長的一年》

作者:粥左羅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16

作者簡介

粥左羅

個人成長專家,新媒體實戰經驗近十年。

2014年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開始北漂生活。曾靠擺地攤謀生,也當過服務生。後因緣際會接觸網路新媒體,靠寫原創文章,不到兩年,從月薪臺幣二萬二的網路小編,成長為年收二百萬的新媒體副總裁。

他堅信起點不決定終點,長期致力於研究普通人如何在這個時代,透過自我學習、成長改變命運。2017年開始創業,個人成長類課程與新媒體類課程學員共超過十五萬人。個人公眾號「粥左羅」積累了百萬粉絲,入選2021年度最具收藏價值公眾號總榜前十名。

已在臺灣出版書籍有:
《大人的11堂寫作課:實現讓生活、工作都成功的複利人生》(今周刊)
《實現爆發式成長: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抉擇的邏輯思考術,學校、科系、工作、伴侶都適用,讓你一生無敵!》(高寶)

微信公眾號:@粥左罗 
個人微信公眾號:@粥左罗的好奇心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