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埋藏在我心裡很多年。埋藏的時間太久了,變成一部擺脫不掉的劇本,劇名源自一句聽似失控的責備。但我相信主客易位,我搞不好也會脫口而出:「難道你不能讓自己更有用一點嗎?」

來自國際大客戶的考驗

在我剛入行的頭幾年,承接了一個聞名遐邇的國際大客戶,除了是被主管賞識,更有磨練的意味。據說,只要能耐得住這名客戶的「陶冶」,功力與眼界都會來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第一天,我正襟危坐,等著客戶的晨間來電。前一任窗口告訴我,那是驗證我是否夠格的第一關,但不管準備得再充分,被洗臉的下馬威,總是免不了的。更何況,晨間來電的內容範圍,並無前例可循,大至國際輿情,小至在地議題,只要客戶問起,必得端出一套通達的應對說詞,顯示自己有點斤兩。

電話準時響起,客戶只問了我一道題目,很簡單的數學,關於消費者花費在該服務上的占比,這一季跟上一季相比,有什麼變化?

啊,我有猜到這一題!當我用顫抖的手再次確認小抄上的數字,對方不耐煩的嘖了一聲,「這麼基本的數字,你連一秒的停頓都不該有。」便逕自掛上了電話。

好,沒關係,我反正已經有陣亡千百回的心理建設,依然精神抖擻的等待每天的晨間來電。只是,第二天、第三天,我都一敗塗地。

客戶嫌棄我對國際媒體的掌握不夠深入,連社論都沒有仔細讀懂;再不就是質疑我和主線媒體建立的關係沒她熟,「XXX最近生了,你知道吧?你為什麼沒有提醒我該送賀禮過去?還是你根本聽我講才知道這個消息?」

到了第四天,客戶的晨間來電,call給了我老闆。直接評判我該出局,她不想跟這麼不專業的窗口工作、浪費生命。

老闆央請對方再給我一次機會,形容我是屬於漸入佳境的黑馬,只是需要多一點暖機時間。客戶不情願的答應了。

「你就不能讓自己有用一點嗎?」

一個月後,就有個大活動,我知道,這是我唯一證明自己能勝任工作的機會,白天忙得蓬頭垢面,入夜還得強壓旺盛的社交恐懼,和媒體一一應酬交際。可惜每天的晨間電話,依舊沒什麼起色,客戶偶爾對我語軟兩句,我就感激涕零。

到了活動當天,天氣意外放晴,原本婉拒出席的大咖媒體,答應要來現場衝人氣。我心中大喜,覺得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切要開始轉運了。

正當我想要第一時間告訴客戶這個好消息,逆轉她對我的印象。怎知腳步太急,我完全沒注意到地上的電線,猛然踢翻了電源,而那個電源,連接的是客戶奄奄一息的筆電,所有她在後台辛苦演算了1小時、即將要上傳總部的數據。就這樣還來不及存檔,便毀在我的腳下。

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她臉上霎時青筋浮現、卻又勉力克制著不要貽笑大方的抽蓄神情。我也會一直、一直記得,自己當時有多麼想雙膝下跪、磕頭請求原諒的賤奴心情。

數不清我到底跟她說了多少次的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嗎?我知道那是一秒都不能耽擱的匯報。隔了大約有一億年這麼久,客戶終於說話了,「難道你不能讓自己更有用一點嗎?每天慌慌張張、不知所謂,我真的不懂你到底在幹嘛!」

有一種巨大的屈辱,是你感覺受辱,但你不知道該如何反擊,因為自己好像就是如此一無是處。問題回答得七零八落、文件被改得面目全非,就連辦個活動,都能搞砸客戶的數據,讓她頓失臉面。

我和朋友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朋友嗤之以鼻的說:「拜託,明知道筆電電力不足,還不即時插電、又不乖乖存檔,這才叫蠢吧。誰叫她自己白目,連電線都安插在擋路的地方。別人隨便給你安個罪名,你為什麼要收下啊?」

我當時並不這麼想,也不知道一件悲慘到無以復加的低級錯誤,可以有別的觀察或論述角度。我只是背負著這句話的餘波,不停的在往後的工作中,任其上下震動著我的行動與決定。

變資深工作者後,放下當年的錯誤了嗎?

這就是馬大元醫師在臨床上觀察到的導演症候群」*之一的場景。懷抱著過度負面的不良劇本,導致自卑、自棄、焦慮。的確,這影響了我應對客戶的心態,老是覺得自己矮人一截,明明已經做到承諾的KPI成效。在報告結案時,仍免不了一絲懷疑,這就是我所有的能耐了嗎?我真的不能再讓自己更有用一點嗎?

編按:導演症候群指出,有些人不快樂都是因為「現實未依照心中的劇本演出」,不知不覺成為「暴跳如雷的導演」;另一種情況是,當事人的劇本十分負面,卻緊緊抓著不放,甚至終其一生無法解脫。

一旦產生偏頗的心,很難對客戶提供客觀的服務。但跪舔與討好,也無法贏得客戶的信任及尊重。看了馬大元醫師的《導演症候群》,我現在願意承認,離開公關公司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無法跳脫負面劇本的,以「擔憂無能」或「自認不足」的心理劇本來承接任務,我從未感受到真正的成功與榮耀。

來到企業端,倏忽十多年。也許你會問我,難道換了產業,劇本就不再重演嗎?錯,導演症侯群走到哪都一樣,我只是比過去,更能覺察自己還沉溺在負面劇本中。

好比今天,無敵爆忙,我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事不關己、也無法操之在己,還是拚命防堵、抵禦,結果局面好像被我搞得更複雜。天啊!我不能讓自己更有用一點嗎?又是我典型的苦情大悲劇。

看完《導演症候群》,我決定丟棄劇本一次。有時,不作為的好處,遠勝於拚命去做。我該暫時撤離前線,到大後方看一看整體局面。畢竟,洞見觀瞻,讓應該發揮作用的人發揮作用,才是我的用處。

人生如戲,我喜歡馬醫師的觀點:不要給自己、他人、世界、未來,預設劇本。保持跳脫、甚至超越劇本的心念,與其當生命的導演,我們更應該爭取成為生命的主人。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