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時代,我最近在葬禮上切身感受到這句話的意思。參加朋友父母的葬禮時,有不少人表示長輩身故年齡是90多歲。根據韓國統計廳的資料顯示,2021年韓國人的預期壽命是83.6歲。現代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現在40多歲的人說不定會活過100歲。
過去的社會將人生分為3個階段:
- 20歲至39歲為青年。
- 40歲至59歲為中年。
- 60歲後則為老年。
我們把60歲後的人生稱為「老年」,沒有對這段時間多做計畫,是因為活到80歲左右,就要離開人世。然而,對於現在介於40歲至59歲的人來說,這種分類方式已失去意義。
更何況,最近的中年人越來越年輕。與我同齡的人如果自我管理做得好,外表都比真實年齡年輕10歲以上,也很跟得上時代潮流。儘管如此,大眾還是稱這樣年輕、健康、時尚的世代為「老年」。
我從以前就對此不太滿意。由於「老年」一詞,這段時期老是沒什麼內容,頂多只有旅行。如果以老年的觀點看待人生,除了縮減、珍惜、放棄,一點也不剩。
「老年」怎麼能概括我們大半的人生,這是超過40年的漫長歲月耶?只要我還活著,就不允許這個被動詞彙成為自己寶貴時光的代名詞。
因此,我把夢想當做主軸,重新整理人生的週期:
- 出生至20歲是幼年期。
- 20歲至40歲這30年是首次追逐夢想的「第一人生」。
- 50歲至79歲這30年是第二次追逐夢想的「第二人生」。
- 80歲至百歲則是老年。
現今40多歲的人活在第一人生的最後10年,60歲的我則邁入了第二人生的中期。
10幾年前,金蘭都博士在《疼痛,才叫青春》中提到的「人生時鐘」掀起話題,其概念是將人的一生比喻為24小時。假設當時的平均壽命為80歲,以24小時換算時,一年就是18分鐘。以此類推,40歲即為中午12點,也就是認真做完上午工作的午餐時間。
但現在已是百歲時代,以24小時換算的話,一年約是14分24秒。這麼一來,40歲便是上午9點36分,也就是剛上班,正要努力工作的時候。必須到50歲,才會來到正午時分。日正當中的12點,總不能活得像晚上12點吧。
然而,很多50多歲的人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60歲就關上燈,活在如同半夜的一片漆黑中,進入「關機模式」。
我試著用人生時鐘計算自己現在處於人生的哪一個時刻,發覺不過是下午2點。外面依舊豔陽高照,距離太陽下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退休年紀不過是「人生的正午」,距離日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每當我參加同學會時,許多朋友都已經退休,把自己的時間快轉到日落時分,迅速切換成「能省則省、謹慎度日、放下一切」的模式。但人生時鐘的特點是,時間絕對不會自行快轉,除非我們的生理經歷過那些時間。我們必須活過每一天,否則時間不會有進展。畢竟白天不可能憑空變成黑夜。
將自己的年紀再度套入人生時鐘吧。40多歲的你是否確實執行人生計畫,過得像上午一樣多采多姿呢?50多歲的你過得是否充實,不會到了晚上才懊惱自己浪費了整個下午呢?如果你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勢必要利用其他時間補足來不及完成的進度。
不到老年,便提早步入養老生活的話,日子會變得漫長無趣。不到晚上,就鋪好棉被等待入睡的話,會讓自己罹患「人生失眠症」。我們總不能處在一個根本不想睡的曖昧狀態,白白浪費燦爛的下午時光吧?
想把中午12點過得燦爛精采,就要在腦海中重新安排這段時間該做的事。不是養老,而是「第二人生」。50歲至79歲,這30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節。困在競爭和責任之間的40歲階段,圍繞在自己身邊的狹小世界並非人生的全部。
重拾年輕時迫於現實不得不放棄的夢想吧。如果年輕時沒有什麼夢想,不妨就拿出第一人生存下來的珍珠,完成屬於自己的寶物。
相較於日落,40歲更接近太陽升起的時候。唯有把40歲當做上午,60歲至70多歲才能過得像下午一樣。40歲,不過是人生的上午而已。
※本文摘錄自先覺出版《40歲起的人生課》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作者:金美敬(김미경)
譯者:Lou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10/01
作者簡介
金美敬(김미경)
韓國公認最棒講師,有「國民姐姐」美譽,她也以《有夢想的妻子永遠不會老》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
許多人很好奇她到底有什麼成功祕訣,才能堅守自我哲學,埋首工作、不停學習,在每次遇到問題時積極找出解決之道,帶給社會正向的影響?大家不知道的是,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有夢想的妻子永遠不會老》、《姐姐的毒舌》都是她接近50歲時的作品。40歲左右的她,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本書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她另著有《就算內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個母親》、《這句話救了我》。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