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每一組中,猜猜哪一組人使用「我」這個字眼的頻率較高?

  • 領袖、追隨者
  • 年長者、年輕人
  • 富人、窮人
  • 快樂的人、憂鬱的人
  • 憤怒的人、害怕的人
  • 好學生、壞學生
  • 男人、女人

根據針對正式與非正式的對話、演講、電郵,以及其他書面文件的分析,結果發現右邊那群人,比較常使用「我」,和其他第一人稱代名詞。

這項研究的先驅是,社會心理學家詹姆斯·潘尼貝克(James Pennebaker),他在著作《代名詞的祕密人生》中描述這項研究。他發現,認為自己權力較小或地位較低的人,比較常使用「自我指涉」的語言。例如,追隨者必須聽從領導者的命令、窮人的權力不如富人,這種無意間產生的語言模式,主要源於缺乏個人權力的「感覺」。

代名詞的使用與地位之間的關係,不是英語獨有的現象。當一個人缺乏權力、地位或力量時,容易把焦點放在自己的經驗上,經常提到「我」、「我的」。你可能沒發現,頻繁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已經反映了你的心理狀態。

回想一下你身體脆弱的時候,例如疼痛、生病、饑餓或寒冷,你的意識會專注在自己的經歷上,因為你陷在一個亟欲掙脫的情境。你的大腦在呼喊:「救救我,我覺得不舒服」或「我的手好痛」,當滿腦子想著自己身陷苦痛時,你無意間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壓低姿態的用語不讓人討厭,但也不會讓人喜歡

我們並非只會用第一人稱代名詞來引人關注,壓低姿態的用語(透過順從來促進人際關係的用語)也有同樣效果。在權力或地位不平衡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使用壓低姿態的用語。

在對話中,壓低姿態的用語會是什麼樣子?

  • 「我只是在想⋯⋯」
  • 「我想也許⋯⋯」
  • 「我可以問一個蠢問題嗎?」
  • 「抱歉,但是⋯⋯」

這種用語也出現很多的「我」。壓低姿態的用語給人戒慎恐懼、含糊其辭的感覺,例如:

  • 「有點⋯⋯」
  • 「似乎⋯⋯」
  • 「一般來說,」
  • 「或多或少⋯⋯」
  • 「可能⋯⋯」

你很容易在「升調語氣」(把直述句轉變成問句的順從、輕快腔調)中,聽到壓低姿態的用語。

雖然沒有人會因為你壓低姿態而討厭你,但他們也不會因此而喜歡你。語言與權力專家佩內貝克(James W. Pennebaker)發現,他寫電子郵件給上級時,也會壓低姿態。

有一次,他不得不要求德州大學系上的幾個人搬遷辦公室。那次經驗讓他注意到,他會在無意間壓低姿態。他對社會地位較高的同事提出要求時,寫道:「我一直努力避免這種情況,但我想我可能需要問問你,你是否願意放棄現在的辦公室?」

你可以從那句話中的3個「我」,感受到壓低姿態的效果;也可以知道,搞懂這樣書寫的內容或話語有多難,因為和他們溝通需要額外的解讀。

從那句話確實可以看出佩內貝克的尷尬,但除此之外,他到底在說什麼?他是在要求對方嗎?還是說,到了未來某個時點時,他可能會不得不這樣要求?

你可能也會注意到,當你在聆聽這類話語的時候,更容易把焦點擺回自己身上。心思從「我什麼時候遇過類似的狀況?」,跳到「等一下我要接什麼話?」,即使努力想要聆聽對方也沒什麼幫助。

當想更努力聆聽時,心思會開始跳到「我該如何證明我在傾聽?」、「他會希望我怎麼回應?」、「我要如何表現出同理心?」,或者「我如何幫上忙?」⋯⋯。每一句都有「我」。即使動機是出於關懷對方,但主要還是繞著「我」打轉。

如何減少壓低姿態的用語?

如果你想從表達中減少壓低姿態的用語,只要知道哪些用語可以省略,有話直說就好。

佩內貝克對一位地位較低的研究生傳達辦公室搬遷訊息時,他就覺得沒必要壓低姿態,直接寫道:「你願意搬遷辦公室嗎?」

這種用語的轉換,反映了一種更深層的轉變。自我指涉是缺乏魅力的,當你忙著關注自己時,別人要怎麼和你溝通?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單純,只要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就好了。作法如下:

1.不要充滿不確定

  • 「我可能是錯的,但是⋯⋯」
  • 「看起來似乎有點⋯⋯」
  • 「這只是一個想法。」

問題:對事實或未來感到不確定沒關係,但若你表達自己的方式給人一種不確定的感覺,那會讓人開始轉移注意力。你當然有可能講錯,大家本來就知道這點。

解決方法:以提問的方式來吸引對方互動。

2.不將焦點放在自己

  • 「我想讓你知道⋯⋯」
  • 「我只是想知道⋯⋯」
  • 「我想也許⋯⋯」

問題:你把焦點放在自己和過去,而且用語雜亂無章,別人很難聽進去。

解決方法:把焦點轉移到對方和未來,用語的雜亂感就消失了。不要說「我想知道你是否願意⋯⋯」,改成說「你是否願意⋯⋯」。

3.改掉說「抱歉」

  • 「抱歉,我來晚了⋯⋯」
  • 「抱歉,我打岔一下⋯⋯」
  • 「我很抱歉聽到這個消息。」

問題:「抱歉」是指你感覺很糟,你本來想關注對方,但這麼一說,卻變成讓對方關注你的感受。

解決方法:

  • 「感謝你耐心等候。」
  • 「打岔一下,請見諒。」
  • 「怎麼會這樣!」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影響力是你的超能力

書籍簡介

《影響力是你的超能力:耶魯熱門課程,解鎖人際影響的心理運作,自信開口、聰明談判,讓人一口答應你》

作者:柔伊·錢斯(Zoe Chance)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01/31

作者簡介

柔伊·錢斯(Zoe Chance)

是作家、教師、研究員和氣候慈善家,她對「人際影響力」這個話題非常著迷,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教授、研究、撰寫、談論影響心理學,因為那是快樂、成功,以及拯救世界的祕訣。她的影響力課程「掌握影響力與說服力」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最熱門的選修課,她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刊物上。她曾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電視與媒體。Google運用她的行為經濟學架構做為飲食指南的基礎,幫全球數萬名員工做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在耶魯大學任教之前,她從哈佛大學取得行銷博士學位,做過登門推銷、電話行銷等銷售工作,也曾在美泰公司(Mattel)管理產值2億美元的芭比娃娃品牌。現與家人住在康乃狄克州的紐黑文(New Haven)。本書的一半版稅將捐贈相關機構以解決氣候危機。zoechance.com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