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手上有21天的假期,你會選擇規畫7趟小旅行,還是一次all-in玩個痛快?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項對多明尼加全包式渡假村(All-Inclusive Resort)遊客的調查顯示,旅人的幸福感,從離家的那一刻穩步上升,然後平均在旅行的43小時左右達到頂峰。

旅行為何讓人開心?關鍵字:第一次

因為對我們的大腦而言,感覺開心的關鍵字是:「第一次」。第一眼海景、當地第一口美食、第一次體驗新活動——這些首次的體驗,在旅遊的過程裡扮演著關鍵角色,能刺激我們的大腦,產生最高的幸福感。

神經科學家沙洛特(Tali Sharot)解釋,旅行中感受到的愉快情緒激增,主要源於「去習慣化(dishabituation)」。換句話說,當我們離開熟悉的環境,體驗新事物時,大腦就會接收到煥然一新的快樂。反之,一旦我們適應了新環境,快樂的感受也會隨之下降。

因此,沙洛特建議,相較於長期停留在同一地點,不如規畫多次短期旅行。這種策略可以讓大腦反覆體驗新鮮感,避免快速適應環境而失去興趣。

例如,3天的微旅行,正好能充分利用43小時的幸福感高峰期。通過增加旅行次數,你也可以到不同的國家、城市,體驗截然不同的風土民情。

然而,倘若你就是偏好長假、覺得短途旅行不夠划算——別擔心!你也能藉著換個旅伴或設計多變的行程,融入不同的活動類型,在長途旅遊中維持「第一次」的興奮感。

例如,沙洛特的歐洲旅遊,就先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每天觀看不同的體育賽事,隨後又前往義大利與家人團聚。

你可以在旅行的前半部登高在山上欣賞日出,接著到海邊浮潛;一天在大都會區逛百貨公司,一天到近郊吃吃小吃。甚至可以變換住宿的類型,一天睡酒店、一天住民宿、一天去露營等等。這些環境和活動的變化,都能持續刺激大腦,以保持旅行的新鮮感。

收假後還能把「假期感」帶回家秘訣

臨床心理學家貝爾(Megan Jones Bell)則建議,我們可以打造獨一無二的儀式感,像是在前往機場前固定做某件事,幫助我們穩定情緒與放鬆。不僅可以讓我們在旅行中更容易放鬆,也能通過儀式感來緩衝重返正常生活的壓力。

除了放大第一次經驗,要延續旅行中的小確幸,就是把「假期感」帶回家。

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努斯鮑姆(Paul Nussbaum)說:「旅行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充滿了新穎性和複雜性。」這種新鮮體驗不僅可以降低血壓、改善情緒,還能帶來許多其他好處。他建議,即使回歸了正常生活,也能通過小小的改變,來模擬旅行帶來的刺激。

例如,探索一個陌生的街區、學習一項新技能,或是換一條路線上班。這些小改變都能提供大腦渴望的新鮮感和挑戰性。因此,別忘了用旅人的心情去過每一天,讓生活充滿驚喜和樂趣。

資料來源:WSJTravel and Leisure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