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過這麼多次的Uber跟小黃,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司機,短短20分鐘的車程,卻像是堂企業經營實務課。
下車後,我忍不住獻出人生第一次的打賞,並趁記憶猶新,把這次難忘的乘車經驗透過文章記錄下來——原以為網路上的司機經營學都是在編故事,直到親身體驗,才知道,原來神人真的存在。
到底有多神?
一趟細節滿滿的車程
當天,我要跟家中長輩一同前往聚餐地點,便用App叫了台6人座的計程車,車一到,我就在心中吶喊:「賺到了!」
這是台7人座休旅車,坐到第三排,雙腿還可以自然伸直,車頂甚至離我有30公分,對我1米8的體型來說,車內空間完全沒有壓迫感。連坐在副駕駛座的長輩都直接誇獎:「你這台車坐起來也太舒服了!」
被稱讚一番後,司機和我們聊了起來,他在過去工作中開過四十多款汽車,為什麼他最後挑了這款法國進口車呢?
1.考量CP值
除了好開外,另一點也是因為法國車在台灣的市場尚未打開,就算頂配也才138萬。
2.低油耗條件
這輛車的油耗表現極佳,雖然是柴油車,行駛過程卻幾乎感受不到震動。
3.能夠「向下相容」
大空間讓這台車有非常大的載客彈性。行李多的乘客,即使人數不多,也會選擇叫7人座的車。
4.乘坐舒適
車內空間寬敞,無論坐在哪個位置都有良好的乘車體驗。
計程車的企業經營實務課
因為司機大哥的說話邏輯實在清晰,我們不由得對他的背景感到好奇,畢竟,有些司機是把開車當興趣,平日還是有自己的正職。
「我原本是科技業主管,但因為工作佔據了自己全部的生活,我又不想錯過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才轉行當Uber司機。」繼續深聊下去,我們才發現,這位司機真的不簡單,因為他有明確的經營策略,更持續優化。
他是怎麼做的?
1.設定業績
他設定每天淨利必須超過5000元,而平台又會向司機抽25%的平台手續費,加上其他雜支,所以一天營業額需要到7500元以上。
2.提高達成目標的效率
只要6人座的車,在平台上就可以加價30%——還記得他選車的策略嗎?他選的,是7人座。而這30%加價,基本上就抵過了25%的平台手續費。
3.提高單趟收益
他選擇在「好地點」待機,比如說,高速公路附近的豪宅、或是動物園等親子景點,這樣單趟常能有700元到1200元的收入。
4.優化體驗
他裝了2套GPS系統,一套用較廣視角顯示塞車路段,一套用來調整最佳路線,他就可以將單趟時間縮到最短。他也加裝了2台小型循環扇,除了讓乘客有更好的乘車體驗外,還可以節省冷氣費。
尤其是最後一點,讓他大幅提升了乘客的體驗,乘客在有良好乘車體驗的狀況下,會有較高機率在車程中稱讚司機;和乘客交流,司機收到小費的可能性也大幅上升。
人才到哪裡,都會是人才
最後快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長輩問道:「為什麼你可以想到這麼多?」
司機回答道:「我在科技業時,每天都要解決問題,所以會盡可能把一切都考慮進去,並持續優化現行策略。」
我不確定這位司機大哥的背景,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說。但我相信,對於自己工作的掌握度、以及對問題思考的深度,他比絕大多數人都還要更深刻。
我為何會對這個司機印象特別深刻?同樣的車程,上一個司機開了1個小時,而這位司機只開了28分鐘,他全程沒有超速,只選擇了「幾乎不會塞車的路線」。
對司機來說,他們都是完成了一單,但對乘客來說,這是完全是不同的乘車體驗。持續追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才有辦法在同個領域持續成長,並受到他人的認可,能在假期中遇到這位司機,我真的非常幸運。
*本文獲「林鼎淵」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