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婚」是日本社會近年來逐漸被接受的婚姻關係。這個詞源自作家杉山由美子於2004年的著作《卒婚的提案》,意思是夫妻雖維持法律上的婚姻關係,但不再互相干涉對方,各自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模式與傳統離婚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卒婚沒有解除法律的婚姻關係,也不一定要分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雙方同意彼此擁有新的感情,而這些行為在過去往往被視為不忠。

卒婚反映了日本社會的變遷。隨著人均壽命延長至90歲,夫妻共同生活的時間也不斷增加。許多夫妻在子女成年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進而發現彼此之間的興趣和價值觀已出現巨大差異。

這導致不少人選擇在精神層面「卒業」(日文的畢業),透過卒婚(從婚姻畢業)追求個人自由。而且,相較於離婚涉及的法律程序和財產分割,卒婚也能避免這些法律和財務問題。

現年60歲、住在靜岡市的山本美智子說,孩子成年後,丈夫提議他們可以按照各自的生活節奏過日子。雖然他們仍住在一起,到了週末時丈夫會去釣魚,她則參加朋友聚會或音樂會。洗衣、煮飯等家務也各自處理。她強調,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沒有影響夫妻感情,反而讓他們的關係更輕鬆自在。

像是日本演藝圈知名夫妻加山雄三、清水明也曾公開宣布卒婚宣言,也讓日本社會對卒婚有更多的認識。 

卒婚會有哪些問題?

不過,選擇卒婚並非毫無挑戰。即使夫妻同意彼此不再干涉對方的生活,但其中一方若與第三人發展感情,仍可能產生法律糾紛。

即使雙方同意各自擁有戀愛自由,仍可能出現嫉妒或不滿的情緒。有些同意卒婚的男性,發現妻子擁有新的感情對象時,會忍不住追問對方,最後導致關係惡化。

經濟壓力也是卒婚生活不可忽視的挑戰。由於法律上的婚姻關係仍然存在,夫妻在財務上仍需相互扶養。如果其中一方無法完全自立,另一方就必須繼續承擔生活費用。這對於希望在卒婚後追求新戀情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

此外,社會對卒婚的接受度目前仍然有限,部分夫妻即使有此想法,也會因顧慮周圍的輿論而裹足不前。根據調查,雖然約有3成受訪者表示對卒婚感興趣,但真正實行的人僅有0.7%。許多夫妻雖然對此有意願,但常因缺乏雙方共識而無法落實。 

律師建議,決定卒婚前該做這些事

對於選擇卒婚的夫妻而言,事前的溝通和協議至關重要。

律師建議,最好能在卒婚前擬好書面協議,以免未來產生糾紛。特別是在健康或生活安排上,例如生病時的照護責任或家務分擔,都應提前談好明確的規範。

雖然卒婚表面上看來是一種自由的選擇,但若是沒有妥善處理好細節,反而可能成為夫妻關係的另一種挑戰。

有些夫妻會覺得卒婚是一種積極而理性的選擇,讓彼此能不受束縛的追求個人生活。然而,這種模式仍需時間讓社會接納。

部分律師以及社會研究者強調,選擇卒婚不等於放棄婚姻,而是一種重新定義關係的方式。卒婚代表了現代夫妻對於自由和責任的新理解。它不是婚姻的終結,而是透過另一種形式延續,重點在於雙方互相尊重與理解。

隨著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卒婚可能會越來越普遍。夫妻在決定採取卒婚前,都需要仔細評估可能面臨的挑戰與風險。對那些願意嘗試的人而言,卒婚或許能在漫長的伴侶關係中創造出新的幸福契機,讓彼此過上獨立又豐富的晚年生活。

延伸閱讀:不想再管夫家麻煩事,日本「死後離婚」案例大增!53歲女性:我感受到解脫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