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什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只能歸因於,企業看待台灣的戰略角度,各有不同,我經歷的許多外籍主管,不會把學習中文放在優先順位,甚至會下意識的流露出對員工英文不流利的蔑視。
原本以為,中文在英文掛帥的外企體制,永遠會被當成次等用語。每次要發信給區域市場的高層前,總習慣再用AI整體檢查、潤飾一次,免得丟臉丟到國外去。
然而,我也幸運的遇過零星的例外。
堅持用中文表達的外商老闆
像是某任日本老闆,早晨我跟他道「歐嗨喲」,他必定字正腔圓的回答我「早安」。我們辦大型展覽,他在休息時間把中文DM翻來覆去的看,把不認識的中文字挑出來,一一向我們問個明白。
每一次發信給全體員工,他必定會在信末露一手新學的中文句子,從一開始簡短的「加油」,到最後能寫出「龍年好運攏總來」的一語雙關。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當有重要的溝通訊息,他一定叮嚀秘書,或請我幫忙翻成中文,以中英並陳的方式呈現,務必讓每一位員工看懂。
也比如我現在的老闆,他是英文十分流利的新加坡人。過去,只要和他共事,很難逃過他對英文表達的善意糾正,表達不夠精準,用字太過重複。連國外唸過好幾年書的同事,都曾被提醒「Not good enough.」
可是,從重新接掌台灣團隊的那一刻起,他使用的,是純正的中文。信件裡、會議中,只要沒有外國成員在的場合,亦非常堅持全中文表述。
我相信,這對已經離開台灣市場、以及中文溝通環境頗久的他而言不簡單。可是,他並沒有放棄。
就好像傍晚下班前,他匆匆來答覆我幾件事情,講到一半,他突然停頓了一會兒,我知道他是在思考我信件中的英文單字,換成中文來講的話,怎麼說會比較合適。他白天已經開了一整天的會,我看他的雙眼布滿微小的血絲,便搶先接話,把他要交辦的項目重複一次。
他側耳仔細聽著,接著把幾個關鍵字挑出來,再用中文覆誦過。我明白了,這是他熟悉中文的過程,他在學習如何用台灣人的「氣口」,來詮釋那段句子。
我真是感動。旁人看來只是2分鐘的交代,他的誠意一點也不含糊。不只是交代,還有交流,以及願意向員工傾聽和學習的謙恭。
想想,我對著和我一樣,操持同樣母語的同事、夥伴,能做到如此嗎?當我必須與語言迥異的跨國團隊共事,我是否曾經對它們的文化習俗、遣詞用字感到一點點好奇,因而保持敬重、謹慎?
沒有,我只是瘋狂抱怨他們耳朵硬,聽不進去、聽不懂。很少歸咎於自己的心態硬、身段更硬。
最高明的領導人,要先讓眾人看到誠意
記得這2位外籍老闆,都曾跟我分享過一個觀點,當我問及他們心中的願景,他們不約而同的回答我,「願景之前,領導者得先讓大家看到誠意。」
「誠意是什麼呢?」當時的我不禁搖筆嘆息,實在模糊,恐怕很難傳遞呀。如今,從日復一日的工作瑣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們不因瑣事,而疏忽任何一點誠意。
即使不是領導者,仍希望自己也能保守最根本的誠意,對待無論是與我相似或相異、互吸或互斥的族群。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