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嫻人,經營退休生活部落格和退休社群。前金融界高階主管,49歲意外提早退休,讓她學習整理財務,將心得集結成書,並成為熟齡理財的專門講師。著有《提早退休說明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如何為退休生活準備?美國有位老年學專家將退休規劃分為5個階段,從退休前準備到真正退休後的調整,平均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聽起來很長,約等於是從幼稚園讀到國小畢業而已,用8年的時間來準備進入第三歲月,也不為過。
退休,還很久?
很多人會計算到底要多少錢才能退休,但不一定會先想好退休生活如何安排,美國一篇有關退休心理調適的文章,引用老人學家肯.德特華德的退休規劃5個階段,算一算,想要有優質的退休生活,竟然平均需要8年的時間來準備。
也就是說:
- 如果你想65歲退休,那麼57歲可以開始認真規劃。
- 如果你想60歲退休,那麼52歲可以開始認真規劃。
- 如果你想50歲退休,那麼42歲開始認真規劃,並不會嫌太早。
如果沒有事先預想規劃,有可能跟我一樣經過一段黑暗的退休症候期,突然退休之後感覺茫然很正常,甚至有人又跑回去上班,不是覺得無聊難耐,就是和家人起衝突。不是缺錢,而是不知道怎樣過退休生活。
如果能按照肯.德特華德的退休規劃5個階段,提前作準備,一定比我更能從容面對人生的第三歲月。
退休生活準備第1階段(退休前15年到5年):退休想像期
這個階段可能開始對退休有些想像,也許有點期待。我在退休前對退休這檔事是壓根沒想過,現在想起來自己真是只會埋首於工作的工作狂。
我回想起來,這個階段有2件事很重要。
退休金的準備
退休前5~15年,距離退休還很久,要具體想像退休生活很難,這很正常,我覺得這個階段的重點要放在退休金的準備。
千萬不要把退休金想得太簡單,有人會告訴你,要退休錢不是最重要的事,但他話可能沒說完,錢不是最重要,但卻是最基本,說這句話的人自己已經盤算好了,所以對他來說,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
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很煎熬,就貿然做下退休的決定。
雖然我常自嘲自己的突然提早退休,但我退休之前的十幾年,都很辛苦在工作,尤其到了中年之後,常遇到辦公室政治,久了也習以為常。可為了自己更好的未來,你得務實的工作到有能力率性說再見的那一天。
至少培養一種興趣
雖然我是突然退休,但我在退休前學了5、6年的日文,我知道上班族的人很忙,家庭工作兩頭燒,會覺得擠不出時間。我那時候用的方法是跟我的日文老師約在周六早上7點到9點,這樣也不至於影響周末的家庭生活。
我建議,工作再忙,也至少開始培養一種中年的興趣,這對於退休後的適應會很有幫助。我學了那幾年的日文,和日文老師有不錯的感情,雖然她後來回去日本了,仍是我的好朋友。
退休後遇到挫折的時候,興趣也會有轉移注意力的療癒效果,上日文課、和語言交換的日本朋友聊天是很愉快的時光。我還開始使用Sail這個以日本年長者為老師群的App,和日本的前輩聊天。
退休生活準備第2階段(退休前5年):退休期待期
到了這段時間,你也許會感覺到退休即將來臨,身邊朋友陸續退休,因此必須要進入真槍實彈的具體準備了。
在退休的前5年,就該開始架構你的退休生活,最晚到退休前3年,一定要有具體的規劃。
- 養成規律檢視財務狀況的習慣,至少一季盤點一次個人的退休金距離目標還差多少,是否有跟上進度?還需要做哪些補強?能夠提早退休嗎?還是該有工作到60~65歲屆齡的準備。
- 開始進行退休的心理調適,思考退休後的幾十年你打算怎麼過,你的興趣有沒有可能發展成退而不休的工作?要進行哪些退休後活動?
延伸閱讀:擔心退休沒事做 ? 這28件該趁50歲前做的事,你做了嗎?
退休生活準備第3階段(退休前1年):緊鑼密鼓檢視期
認真的評估以及調整實際上要過怎樣的退休日子,有篇文章中提到4個S的檢視工具:
- Situation(狀況):你的工作和家庭的狀態如何?退休後和家人的關係如何調整?
- Sense of self(自我感受):你對自己退休後的展望如何?精神面能否沒有焦慮的冷靜看待退休?
- Support(支持):退休後的社交圈如何?是否有退休指標人物可以學習?這些支持體系是你在退休後萬一遇上挫折時的打氣筒。
- Strategy(策略):
- 是否能保持樂觀?
- 是否能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與意義?
- 自我時間管理的策略是什麼?
退休生活準備第4階段(退休後第1年):退休大解放期
在剛退休的時候,或許會感受解放帶來的快樂,但如果沒有事先規劃好,很可能你只是隨性做了退休前沒法做的事,例如窩在沙發看電視、白天去唱KTV、頻繁的旅行。
但這些隨性的活動,久了也會出現邊際效益。怎麼可能每天都在唱KTV、旅行呢?剩下90%~95%的時間,總不能都在沙發上或是滑手機中度過。
過了一段時間,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能做什麼,甚至因為和家人、朋友的人際關係改變而感受到衝擊,我的退休症候群就是這樣來的。
根據英國一項調查顯示,退休後得憂鬱症的機率比退休前提高40%;而根據Holmes and Rahe stress scale(壓力量表),非自願離職和退休也在壓力最大的人生事件中,分居第8位和第10位。看起來要適應退休並非是件容易的事。
有關於空虛
我克服空虛的方法,是開始規範我的生活。我後來想到人生還很長,我不能50歲開始就過著80歲人的生活,更何況有的80歲的人都比我還活躍呢。
一開始我弄了一份Excel表,將每天要做的事列下,每天將那個表打開,做完一件就打勾。
關於人際關係改變
人際關係的狀況因人而異,不過整體來說,我覺得:
-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退休後與家人朋友關係改變是很正常的,當有壓力時,試著抽離一下,有句話說「逃跑雖然可恥有用」。
- 我是很能適應獨處的人,也有一些朋友可以見面,如果舊朋友可以聯絡的不多,可以試試參加社區大學,或參加104高年級網站的活動,結交新朋友。
我追蹤一位日本49歲提早退休部落客的文章,我常用他來看男性退休族的想法。他提到退休後每天可以交談的人只有老婆和媽媽,和她們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他也分享退休後的朋友要能聯絡上,必須是志同道合的才行。他退休的住處與工作的地方有距離,同事不是還在上班,就是散居各地,聯絡更不方便。
關於他所說的,我也有同感。同年齡的同學不說,連超過60歲的朋友也還在上班。如果是提早退休,需要有獨處的能力。
總之,第一年可以多做一點不同的嘗試,失敗也沒關係,這時你才是退休規劃的國小學生而已,單純做些以前你沒做過的事也很好,照顧好自己不要陷入憂鬱,也是功德一件了。
退休生活準備第5階段(退休後第2年~第15年):退休重新定位期
在經過退休第一年之後,如果還是覺得不知哪裡卡卡的,給自己多一點調適期,不要著急,在退休後第二年、第三年,就能慢慢摸索出退休生活的常態模式。
以我經營了4年的部落格為例,我覺得到第四年才開始慢慢過上理想的日子,就像是拼樂高一樣,有個藍圖,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任何事都需要時間,退休後的新生活也是需要時間去細火慢燉,調整你的配方,最後才會有你想要的滋味。
朋友跟我分享,到了中年之後可以少一點規劃,活在當下:
「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將眼前能做的事做好,也許你的價值會在不注意之間慢慢浮現。」
以我退休後經營部落格的經驗,我非常有共鳴。不計成果的去做一件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退休後的自由時間是社畜人生交換來的天賜的禮物,我一直在想還能做哪些有趣的事,好好享受人生,畢竟一晃眼時間就過去了,我不希望未來後悔什麼事沒有做。
好好規劃退休的黃金8年
如果從退休前5年開始認真準備,到退休後3年完成退休常規生活模式的調整,總共退休規劃至少要花8年的時間,現在的你是在哪一個階段?現在有什麼準備與調整你可以做的呢?
上幼稚園或國小的孩子有「分離焦慮症」,但有老師帶你玩遊戲,退休後你就是自己的老闆,在這個人生中的重要蛻變過程,你可以聽聽別人分享經驗,但不能像幼稚園生那樣只聽從父母、老師的指令;你可以觀看別人的退休故事,但很難完全複製。
*本文獲「嫺人的好日子」授權轉載,原文:退休生活準備 需要8年,你是幼稚園生還是小學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